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的含义较广:如指物,以润惠堂膏方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如指口味,以甘姜滑腴为膏。《山海经》曾中说:“言味好皆滑为膏”,如指内容,以为物之精粹,如指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
在中医理论里,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其中,处方中药物尽可能选用道地药材,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文]唐,在《皇帝内经》中[章]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来]如马膏,主要供外用,[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证]》记载的大乌头膏、猪[书]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报]早记载。唐代《千金方[名]》中个别“煎”已与现[中]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心]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文]》有“煎方六首”。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章]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来]日趋广泛,如南宋《洪[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证]膏,沿用至今,同时膏[书]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报]惯也流传下来,如《圣[名]济总录》栝萎根膏,此[中]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心]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文]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章]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来]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自]煎剂;数量大大增加,[证]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报]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名]《摄生总要》“龟鹿二[中]仙膏”、龚廷贤《寿世[心]保元》“茯苓膏”以及[文]张景岳的“两仪膏”等[章]。
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来]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自],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证]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书]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报]渐复杂,如张聿青《膏[名]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中]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心]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文]、鹿角胶等,并强调辨[章]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来]响较大。
近现代膏方在上海、江[自]浙及广东广泛使用,尤[证]以上海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