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出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笔者认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打破选人用人“潜规则”是必须过的一道“坎”。 时下,在干部选拔中“潜规则”很有市场,“初始提名个人授意”、“民主推荐为我所用”、“考察考核走走形式”、“个别酝酿统一思想”等“权利潜规则”指引着先选人用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对比效应、投射效应”等“效应潜规则”左右着选人用人。“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是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潜规则”的无奈之言,“生命在于运动,当官在于活动”成为部分投机钻营者的为官心得。所有这些“潜规则”与党的选人用人的导向原则背道而驰,与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格格不入。 潜规则的危害不容忽视。“潜规则”本质就是一种腐败。跑什么?送什么?谁在送?谁在接受送?这些潜规则之下,所掩盖的干部选拔任用的腐败,权钱交易的腐败,特权的腐败,这些,谁不心知肚明?“潜规则”会失去民心,贻误事业,败坏党风。在潜规则之下,用谁、不用谁,就凭领导一句话、一个印象。只要是掌管“官帽”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等等这些,有何公平公正可言?在“潜规则”之下,部分领导者完全置干部选拔任用纪律于不顾,大搞上下级人身依附关系,大搞权钱交易,牟取特权裙带关系利益,这样的现象,若任其发展,事关党风、政风、民风、社风,事关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形象,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人民的事业健康发展,事关人民根本利益。对于这样的潜规则必须严肃对待,大力批判,坚决整治!党和政府不欢迎这样的潜规则,人民也不能容忍这样的潜规则。 要让“潜规则”成“显规则”。“潜规则”之所以“根深蒂固、长存不息”,原因就是在于它是“躲在暗处、藏在阴处”的,是见不得阳光的,“潜规则”之下那些当权者是有好处可捞的。让“潜规则”成“显规则”,前提是要踢除“潜”的意识。只有领导者在思想上肃清“潜意识”,敢于向“潜规则”宣战,真正树立“”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 让“潜规则”成“显规则”,根本是消灭“潜”的土壤。大胆去“革”那些想借助“潜规则”升官发财者的“命”,让选人用人中的“潜规则”没有市场,失去“潜伏”的“土壤”,努力去营造出“不跑不送、该动就动”的选人用人环境,真正“破熬官者的梦、断跑官者的路、堵要官者的门”。 让“潜规则”成“显规则”,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显”的机制。就是要完善育人机制、规范用人机制、创新评价机制、健全监督机制,用健全的机制把“潜规则”变为“显规则”,真正把选人用人置于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