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处方四要素
针灸保健养生时代已将到来,人们的保健养生不再单独依靠补充营养素,选择已经多样化。针灸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或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激发经络之气,起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之效,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达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下面来看下针灸处方四要素。
目 录
1针灸处方四要素
针灸处方有四要素,每个要素都是组成针灸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将对中医处方的四要素进行一个简单介绍。
(1) 中医、针灸辨证:即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和诊疗方法,对疾病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制定出诊断、治疗、观察等的原则和方法。
(2) 治疗法则:根据上述辨证,即可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比如中医辨证属“膀胱湿热”,针灸医师就用“清热利湿法”;“脾肾阳虚”就用“温补脾肾法”
(3)选穴、配穴:针灸治病是通过各种刺激方法作用于穴位来实施的。光有治疗还不行,医师要根据一定方案来选取穴位, 把不同穴位配合在一起,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4) 具体实施方案:找准穴位后,医师就会确定用针刺还是用艾灸,用补法还是用泻法,等等。有了这些具体方法,才能真正起到治疗作用。
这四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的,缺一不可。正规针灸医师在为患者治病过程中,不管有没有一纸看得见的处方,他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一定会遵循上述原则, 即针灸处方四要素。
2针灸为什么可以治病
针灸来源于中国,这一个古老而长久的治疗方法的原理你是否又知晓,今天让我们一同进入中医针灸的世界,共同探究中医针灸的治病原理。
针灸为什么可以治病,古今中外一直在研究,说法很多,但至今尚无定论。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对调整人体机能的研究,常局限于神经反射、生化反应和生物分子物理运动的作用方面,而国内外对针灸的研究工作也因此常停留在这些范围内进行,未能深究到人体潜在功能的作用上。笔者经过长期的针灸治疗探讨与机理的研究发现,针灸穴位所引起的神经冲动,能激活人体的潜在功能,对人体以神经系统为主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产生强有力的调节作用,以防治各种疾病和抗衰老。这就是针灸的根本机能。
众所周知,人有很多功能,我国古代老子就说过:人有天地间的功能;荀子也说过:人能胜天。现代科学也证实了人体的确有很多功能,但其中仅有10%是显性的,常在应用,而90%是潜在的,还未被激活利用。人体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功能呢?这是由于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从防御侵害、寻求事物和延续生命的三大活动中,历尽无数艰难险阻和疾病的折磨,设环境而生存产生某些能力,这些后天获得逐渐进化为先天具有,其中有的功能由于一直在应用,则成为显形;有的功能虽已遗传下来,但因后天环境的改变而逐渐不应用了,则为潜在的。凡是功能具有一套行使其作用的功能装置,它在人体内有机、紧密、精巧的结合,主要包括中枢、内脏、和躯体三大部分。人体的功能装置内藏着错综复杂的分节性牵联,故亦可称神经节段功能装置。在患病时中枢内能建立病理反射来沟通许多功能装置,以增强防治病患的措施,这也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生存反应所形成的。
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只需在经络上,根据“切经”的信息取穴,再根据针感信息行针,就能够激活人体的潜在功能,活化其功能装置,发挥强有力的调整作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治病疗效,而且能治疗大量的难治杂病和绝症,如男女性功能障碍、不育与不孕、小睾丸、幼稚子宫、乳腺增生、脑积水(或伴有脑萎缩)、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侏儒等。因此人体功能装置不仅是人体形态功能的局部单元,也是针灸“切经”和针灸治疗的局部单元,这就是经络诊治的奥秘。
各种气功疗法、推拿按摩疗法、心理疗法和行为疗法等,实际上也是激活人体各种治病的潜在功能。而针灸激活潜在功能的作用,较上述的气功等疗法快得多、疗效高、简单易行、无副作用,费用也极少。因此怎样进一步用针灸的方法,或病人易接受地类似针灸的改进方法,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安全、充分、灵活地激活人体防治疾病和抗衰老等潜在功能,是值得深入研讨研究的。这一原理有可能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造福于人类。
善用针灸治疗疾病,推广中医迫在眉睫。只有更多的去了解针灸,才能让中医针灸更多地走入我们的生活。
3中医针灸调气色
中医针灸调气色:新式技法,应用广泛手段多
针灸美容的手段很多,针刺、埋线、走罐、贴耳穴等都属于针灸的范畴,针对患者不同的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针灸方法。比如治疗黄褐斑、雀斑、色素痣时,可以通过针刺治疗。而祛皱和瘦脸时,采用较多的是埋线和走罐的方法,面部嫩肤也可以采用走罐的方法。在治疗不同的病症时,多种手法配合使用会有更好的效果。
中医针灸调气色:情况不同,治疗方法有差异
针灸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它到底是什么原理?一言以蔽之,针灸美容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调节脏腑的功能来达到美容的目的。按照西医的理论,是促进微循环、改善细胞代谢,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调节内分泌。
针对目前应用比较多的针灸祛黄褐斑和痤疮,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肺、胃部有热,肝经伴有淤热,不能得到宣泄淤积于内形成的,因此治疗时采取排毒、泄热的方式。而黄褐斑是由于情致淤滞、舒泄不通形成的,因此治疗时须采取舒肝解淤的方法。其他如祛眼袋、祛色素痣、祛皱等,也须根据不同的病情特点和患者个体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调气色:选择针灸细节问题莫忽视
选择针灸美容时,一些细节也不容忽视。首先,针灸时的体位对于疗效的发挥非常重要,有条件的话患者应尽量选择卧位,因为卧位比较舒适耐久,可以减少晕针的现象出现。同时,患者在针灸时应保持舒缓的心态。针灸时,还要注意针灸器具是否经过严格消毒,条件允许的话,最好采用一次性器具。
此外,针灸美容并非人人适用,个别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盲目进行针灸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首先,过敏体质的人比如针刺后过于敏感或对酒精过敏的人,一般不适合针灸美容。其次,有皮肤病或溃疡的患者也不适合针灸美容。再次,孕妇禁用针灸。最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以及自发性出血的人最好不要进行针灸美容,以免造成生命危险。
4针灸要注意什么
针灸是老中医留给我们的一种宝贵医学术,它可以保健也可以治病,但是人们看到针就害怕,怕针灸会疼,其实针灸手法得当的话疼痛感是很小的,另外,针灸也有很多注意事项要注意。
针灸疼不疼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针灸、拔火罐等作为中医预防保健的医疗手法,日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很多人都怕针扎起来很疼,其实扎针有多疼,这和医生的技术和手法有很大的关系。中医专家说,如果进针手法得当,疼痛就会非常微弱。因此选择正规的中医针灸诊疗机构对于患者而言非常重要,针灸调节机能更符合生理规律针灸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和协调阴阳的功能,其最基本的作用是调节,通过调整人体失衡的功能而治疗疾病。尽管不用药,但通过调动人体自身“天然药库”的潜力,刺灸穴位可在体内诱发类药性的过程,既可纠正异常的功能,又不会干扰正常的人体机能,所以对于干预亚健康,纠正身心失调,是针灸的优势所在,它在调节机能这一环节上,发挥着比药物更符合生理规律的作用。显而易见,针灸也能进补,并且,它不用药的干预,决不会引致毒副作用,一年四季均可施行。它完全是一种绿色的中医膏方,可称之为“针灸膏方”。从这一侧面看,如果说“立冬到,忙针灸”,也是顺理成章的。
针灸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用针灸治疗疾病。
针灸的四类禁忌人群
1、 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3、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4、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4、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另外,中医专家提醒,露天里进行针灸、拔火罐等中医疗法,无法做到高压消毒,牵扯到扎针、放血等,可能会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患者应当选择到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就医。
从上面的文章我们知道,针灸疼痛感很小,糖尿病、白血病等人群不适宜针灸,如果你想针灸,在针灸前一定要先咨询下医师,看看自己是否是适合针灸的。
5不当针灸有什么风险
近年来,针灸保健、针灸减肥、针灸治疗各种疾病等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经过节食、健美操、减肥茶、减肥药的热浪后,那些渴望拥有娇美身材的女士纷纷迷恋上了扎针。
看似安全的中医针灸治疗,其实也存在相当的风险。我就遇到过一位患者,被家人送到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外科就诊时,医生惊讶地发现,一周内,针灸针从患者臀部左侧,经盆腔、腹腔、移动到腹部肚脐眼处,断针在体内移动这么长的距离,实属罕见。幸运的,断针在移动时没有刺破体内的血管或脏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断针或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其原因有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针前失于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正确处理等。
可见,为了防止折针,操作前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对认为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操作中应避免过猛、过强的行针;在行针或留针时,应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如抬头接手机和扭曲身子与人谈话等;操作者在针刺时注意不要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应留部分针身在体外,以便于针根断折时取针;在进针、行针过程中,如发现弯针时,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行针;对于滞针等亦应及时正确处理,不可强行硬拔;万一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操作者必须保持镇静,嘱患者勿更动原有体位,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送急诊处理。
患者在接受针刺过程中,若突然出现胸闷、恶心、头晕、出汗,甚至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或抽搐、晕厥,很可能是“晕针”。晕针多因精神紧张、饥饿、疲劳,或因医生针灸手法刺激过大而导致。发生晕针时,医生应迅速把针取出,让晕针者平卧,并按压相应的穴位,很快就能缓解症状。严重者要给予必要的药物抢救。
总之,对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人,在针灸前要向病人解释清楚,使其消除紧张情绪。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前须安神定志,先吃点东西,选取卧位或舒适的体位。医生也应采用适度的刺激手法,以避免晕针的发生。另外,有些穴位如风池、肩井、合谷、足三里、委中、承山、三阴交、涌泉等,对针灸反应较敏感,容易引起晕针,医生在扎这些穴位时,应加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