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以前说了很多洗脚的好处,所以我相信大家也不知道洗脚。 但是,你知道吗? 选择正确的时候,热水脚也可以补肾!
晚上九点洗脚最保护肾脏
9点是肾经血气弱的时候,这个时候洗脚身体的热量增加的话,体内的血管就会扩张,有助于活血,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
另外,白天紧张一天的神经和疲劳的肾脏,通过洗脚可以完全放松,充分调节,所以人也能感到舒适。
热水泡足不仅起到滋肾明肝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浸泡脚后,适当按摩足底几分钟,身体血液循环就会变好,脏腑器官也可以更好地调节。
我建议你洗脚后不要做其他活动。 每隔几分钟睡觉,补肾效果会更好。
不同的中药洗脚的效果不同
1
生姜-去寒
生姜在中医中是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小。 现代医学认为生姜可以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洗脚。
另外,把生姜泡在腿上不是把生姜放在热水里泡一会儿,通常取15-30克的生姜(中等大小的生姜一半左右)放平,放在锅里放半锅水,盖上盖子用热水煮10分钟左右。
生姜一半的用量是一般家庭泡脚用的碗里放一半水的量。 在浸泡脚的水量多的情况下,或者怕冷的症状重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生姜的使用量。
煮好后,全部注入生姜水,加入适量的冷水到40左右(一般最好不要感觉热)。
之后,最好用煮过的水浸泡脚,浸泡脚的时候丢了脚踝,一边泡一边搓两脚。 用生姜水洗脚一段时间,耐寒的症状一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
桂皮-消肿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是与青椒一起在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两者都有温肾阳的作用。 把这些泡在脚上,对肾病引起的水肿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肾源性水肿是肾脏功能的问题和疾病引起的水肿。
一般首先发生在组织稀疏的部位,如眼睑、脸、足踝部,早上起床时最明显,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的皮肤可以凹陷。
出现肾源性水肿时,可以把青椒和桂皮分别煮15克(一握或一块),浸泡脚,煮法有把生姜同样煮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持续浸泡脚可以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
首先,如果水肿症状从身体的下垂部(如腿)出现,逐渐发展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可以认为是心脏功能问题引起的心源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可以选择前述生姜沸水洗脚,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达到辅助水肿减轻的目的。
3
艾蒿温肺
根据《本草纲目》,蒿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 具有回阳、理气血、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因此也被称为“医草”。 用艾比洗脚可以改善肺的功能,对容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和白痰的人也有好处。
洗艾比的脚的方法和洗生姜的脚的方法类似,一般取30-50克(一把)干艾比煮水脚,煮法与前述相同。
身体又冷又重的患者,每周可以用草泡一次脚。 也可以一边用草水浸脚,一边辅助生姜红枣水(10粒干燥红枣加2片生姜,10杯水煮2小时)。
用草洗脚的时候,要多喝温水,少吃冷食,注意休息。 虚热、实火引起的头部、咽部不适、慢性支气管炎等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解。
发烧和低血压糖尿病的人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艾比洗脚。 另外,用蒿泡脚每周2~3次就可以了。 不应该太频繁。 因为用草浸泡脚会着火下来,有时会引起脸上的血气不足,容易引起头晕和头痛,有时也会引起感情上的变化。
4
红花-防止冻伤
红花是妇科常用的中药,可以活血通经、祛泥止痛。
取10-15克红花(约一握),用前述方法水煮洗脚,可以预防和改善冻伤。 一到冬天,某人的手脚经常出现裂缝和剥皮,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恢复需要时间。 即使选择用红花浸泡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这种情况。
同时煮30-50克干草和10-15克红花洗脚,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静脉曲张、周围神经炎。
如果血液循环不好,平时手脚容易麻木,或者下肢有淤血,可以用这两种药材一起洗脚。 洗脚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质量。 感冒期间用红花和草洗脚,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洗脚的时候要注意
专家说,洗脚时,水温不能太热。 40左右比较好。 洗脚的时间也不能太长。 最好是30个小时左右。
金属容易变冷,所以浸泡脚的容器最好使用木制的钵。
除上述药材外,还可以加入浸泡脚时有助于活血的丹参、当归。 或者加入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菊花,起到降火清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