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医药作为瑶族历史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及用药特点。其药浴疗法,更是代代相传,人人喜爱。千百年来,已成为瑶族人民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习俗。
瑶族乡民每天劳动后,都要采集新鲜草药,分别捆成小把,放入大锅中煎煮,药液煮沸后半小时左右,趁热倒进高约70cm、直径80cm左右的大桶中,加入适量冷水,使水温保持在38℃左右,进行洗浴。规矩是先让小孩洗,然后大人洗。每天全家人都要浸泡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经我们多次深入瑶寨考查,瑶族乡民喜欢采集半枫荷、透骨香、钩藤、九节茶等十余味草药来洗浴。
半枫荷,为金缕梅科植[文]物金缕半枫荷的树皮及[章]枝叶,药性甘、淡,微[来]湿,可祛风除湿、活血[自]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证]腰肌劳损,半身不遂,[书]跌打损伤。
透骨香,为杜鹃花科植[报]物滇白珠的全株,药性[名]辛、温,可祛风除温,[中]舒筋止痛。治风湿痹痛[心],筋骨孪缩,寒湿脚气[文],疖癣肿毒。
钩藤,为茜草科钩藤属[章]植物钩藤的带钩茎枝,[来]药性甘、凉,功效清热[自]熄风,祛风通络。治小[证]儿惊痫,大人头晕目眩[书],妇人子痫等。
九节茶,为金粟兰科植[报]物草珊瑚的枝叶。药性[名]辛、平,有清热解毒,[中]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心]功。主治肺炎、急性阑[文]尾炎,风湿疼痛,跌打[章]损伤,骨折等。
瑶族药浴适应于治疗风[来]湿性疾病、类风湿性疼[自]痛、急慢性腰腿痛、坐[证]骨神经痛、偏瘫多发性[书]神经炎、跌打损伤、皮[报]肤瘙痒、妇女产后诸风[名]、外感身痛保健等。
据瑶族乡民说,药浴时[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心]、吹风,浴液温度要适[文]中,不能过热或过冷,[章]高热、高血压患者以及[来]有出血倾向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