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今年高考医学专业遇冷
今年的高校招生工作刚刚结束,凌旭以786的高分被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录取,他特别无奈地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因为SARS,我现在应该是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新生。”在填报志愿的前夕,从小就立志当医生的凌旭却放弃了多年的奋斗目标,改报生物,而在他的志愿里,也没有填报任何一所医学类院校。他坦言:“经历SARS后,感觉医生的职业风险太大了。”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广东今年高校录取过程中,往年的“大热门”医学类院校却在今年急剧“降温”。从医学类院校的总体招生情况看,由于报考人数减少,生源不足,一些学校因完成不了招生计划而纷纷降低分数线,或进行补录,或实行服从分配调剂。据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SARS事件凸显了医生这一职业的风险性,致使一些学生犹豫再三。
在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补录名单中,记者找到了多个普通医学类院校的名字,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本科二次录取时的差额竟达到600多个。中国医科大学今年首次在广东省招生就“出师不利”,该校原本计划在广东省招生31人,结果只录取到29人。而且,其中很多录取的考生都是第二志愿,服从分配调剂过来的。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学校没有降分,只好少录两名学生。作为广东省内重点“招生大户”的中山大学医学院和暨南大学医学院虽然不存在上述的情况,招生总体情况与去年基本持平,但高分段的考生比去年明显减少。
暨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宿宝贵分析:“SARS期间,医务人员频频被感染是造成学生选择方向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而另外一种原因则是由于近两年医学类院校的学生就业前景不好,在广东省大中城市,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医生基本已趋于饱和。”
SARS凸显了医生的职业风险性,同时也暴露了医护人员风险保障方面的严重不足。中山大学医学院副书记张远权表示,目前医生只享受公费医疗,除此之外没有专门针对医生的特别保障,只有少数的医院会额外给医生买其他种类的保险。直到有大量的医生护士被感染SARS后,各地才有了专门针对医护人员而实施的保护措施。虽然 SARS只是阶段性的特殊情况,但在考生心中的影响却不容小视。
宿宝贵指出,政府应该重视医护人员的健康,尽快出台诸如“医生保护法”之类的法规政策,以使更多的人更安心地参与到这个神圣的职业中来。
学生唐澄告诉记者,之所以曾经考虑想当医生,是因为这个职业受人尊敬、稳定、收入可靠等,而现在看来,这一职业似乎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不清楚情况如何时,他宁愿选择保守,退而求其次。作为家中的独子,肖毅超则表示,“母亲和姥姥无论如何都不同意我报考心仪的医学类高校。虽然自己知道实际情况也并非家人想的那样糟糕,但我也不得不尊重她们的意见”。
“其实我想医生这一职业还是比较安全的。”学生袁子翔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虽然是处在与病魔斗争的第一线,但相对来说,医护人员接收的相关信息也较多。只要预防得当,疾病感染率应该是远低于普通人群的。即使是不幸“中招”,也应更容易在早期发现。
尽管有些学生在选择填报志愿时,会因为SARS所引起的危险性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一定的担忧,宁愿另选一个风险性较低的专业。“但是,任何职业都存在危险,如果有志于从事医护事业,就应该知道当医生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在性命攸关时所要承担的职业风险。”宿宝贵认为,抗击SARS斗争后,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但考生看到更多的是当医生的风险性。“如果真正想从医,考生绝对不应由于SARS的影响而选择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