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发黑怎么回事,
问题分析: 您好! 正常的经血是暗红色的,粘稠无凝血块。
如果经血稀薄如水,呈现粉红色、黑色或紫色,或经血完全是凝血块,都是不正常的,应及早就医。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表现,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是由卵巢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月经周期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由中枢神经系统、垂体、卵巢及子宫共同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月经,比如情绪紧张、环境改变、饮食药物等都会使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发生变化;卵巢功能的衰退,也会使月经量减少;子宫内膜的疾病,如内膜结核、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人工流产次数多,都会破坏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变薄、减少,直接导致月经量减少,另外长期服用***药也会导致月经量减少。
意见建议:建议你可以到医院检查一下! 另外建议保持心情愉悦 生活规律! 祝您健康。
女性月经发黑的原因有哪些??
菏泽万和妇科医院专家指出,一般来说,月经血发黑原因有三种: 月经血发黑原因一:肾虚出现月经黑色 月经周期先后无定,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薄。
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治宜补肾调经。 月经血发黑原因二:气滞血瘀出现月经黑色 月经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
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月经血发黑原因三:气血两虚出现月经黑色 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色淡,质稀。或少腹疼痛,或头晕眼花,或神疲肢倦,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少便溏。
舌质淡红,脉细弱。治疗宜气血双补。
月经是黑色的怎么回事
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凡月经量及间隔与正常月经周期不同者均于此范畴。
常见类型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过频、月经稀发等。月经失调的原因主要由于内分泌功能障碍,但亦可由于全身疾病或生殖器官局部疾病所致。
中医学中的“月经不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月经失调”的一部分,不包括内外生殖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月经异常。其病主要因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不调。
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血热型:证见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有心烦口渴、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血寒型:证见经期延后,量少,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胶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舌苔白,脉沉紧。
3.气血两虚型:证见经期提前或错后,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色淡,质稀;或少腹疼痛,或头晕眼花,或神疲肢倦,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脉细弱。 4.血虚型:证见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红,无块,或少腹疼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5.血虚气滞型:证见月经延后,量少而色淡,小腹胀痛,面色苍白或萎黄,身体瘦弱,皮肤不润,头晕眼花,心悸,精神郁闷,胸痞不舒,乳胀胁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涩或虚细。 6.肝郁脾虚型:证见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苔薄白或簿黄,脉弦。
7.肝肾不足型:证见经来先后无定,量少,色淡黯,质清;或腰骶酸痛,或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8.血瘀型:证见经行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正常,或紫黯,或有小瘀点,脉细涩或弦涩。
9.气滞血瘀型:证见月经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舌质紫黑或有瘀点,舌薄白或薄黄,脉弦涩。 一、可选用的中成药 1.血热型: (1)丹栀追遥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加味逍遥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调经益母丸:每次20一30粒,一日3次,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4)丸制大黄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小 或温黄酒送服。未成年女子可酌服l/2丸。
(4)定坤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5)鹿胎丸:每次1丸,一日2-3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6)女宝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7)左归丸:大蜜丸1丸,或小蜜丸每次9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8)龟龄集:散剂每次1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胶囊剂每次2粒,一日1次,早饭前用淡盐水送服。
(9)益虚宁片:每次5-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10)紫河车扮(胶囊):粉剂每次服3g,或胶囊剂每次15粒,均为一日2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11)调经促孕丸:每次5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自月经周期第5天起连服20天,无月经周期者每月连服20天,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
(12)嫦娥加丽丸:每次3-5粒,一日3次,空腹淡盐水或温开水送服。 8,血瘀型: (1)复方益母草青:每次10-15m1,一日2次,温开水化服。
(2)益母草膏(流浸膏、冲剂、口服液):煎膏剂每次10g,一日1-2次。流浸膏剂每次5-10m1,一日15-30m1。
冲剂每次158,用开水冲服,一日2次。口服液每次20m1,一日3次。
(3)少腹逐瘀丸:每次1丸,一日2-3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9.气滞血瘀型: (1)妇科回生丸:每次1丸,一日2次,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2)得生片:每次4片,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醋制香附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益母丸(冲剂):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5)舒肝保坤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6)调经活血片:每次5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小腹不温兼寒者用姜汤送服。 (7)凋经姊妹丸:每次30粒,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