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浩是北京市一所中学高二的学生。5月的一个周末下午,在我们约好的地方,他聊起了他的抽烟经历:我从初二开始抽烟,现在基本是3天一盒,算上和朋友一起抽的,总共差不多是一天一盒。我抽的是“白云”。买烟用自己的钱,外面有些小活自己挣钱,从中关村批发电子产品卖给同学、朋友或者生人。你说我第一支烟怎么抽的,那是朋友给的,外校的一个朋友,小混混,他们都抽,也教我抽,我的朋友比较杂,有的已经上班了,有的上职高,有的不上班也不上职高成天瞎逛。第一次抽烟感觉不太喜欢,呛着了就咳嗽,后来我的朋友学会了,我就陪着他们抽,会抽了,一个月后就开始自己买烟抽,两三个月后就有烟瘾了。我们那些朋友抽烟也都是别的朋友教的,大的教小的。我们班31个学生,16个男生,10个人抽烟,不过一届中数我们班抽烟的人比较多,女生抽烟的很少很少。我们主要就在厕所里抽,找人望风。一层楼两个男厕所,同学中也都知道,一个是抽烟同学的,一个是不抽烟同学用的,不抽烟的同学一般也不去我们抽烟的那个厕所。有的老师知道我们抽烟,老师说,抽烟对身体不好,不过你们都这么大了,自己看着办吧。但是有的老师也抽烟啊,在楼道里。我的同学中因为抽烟很多被处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甚至留校察看的都有,但是没有一个戒了烟的。我觉得这种处罚措施根本没必要,它不是一对一的沟通,和我们交流。我觉得烟对身体影响不大,它只是我的一个嗜好,又不是毒品敌敌畏什么的,一下就不行了。抽烟对我没有什么危害,说危害那都是大了以后的事,也不想那么多。但在公共场所抽烟肯定不好,现在北京开始办奥运会了,抽烟形象也不好。但也不能说,抽烟的都是坏人。抽烟有抽烟的规矩,比如拆烟盒包装时不能乱扔,烟头一定要扔进垃圾桶。我曾经戒过烟,一个朋友介绍的最损的招,把烟拆开,用水把烟丝泡上,喝那个水,真恶心。戒了两个星期,失败,朋友见面给烟,就又开始抽了,当然主要还是自己想抽。戒烟真的挺难的。后来想,你说吸毒会家破人亡,喝敌敌畏马上就死了,抽烟和那个不一样,大家都不抽烟你敢抽烟说你帅,但都不敢喝敌敌畏没人说自己敢喝,抽烟都了解危害,但它不致命。有时候心烦或者考试成绩不好,就想抽支烟来释放自己。女生有不高兴的事可以向别人倾诉,男子汉还能和谁说,我只能跟烟说,一边抽烟一边念叨些事。父母当然极力反对,说有害身体,父母当然都不愿让自己孩子身体不好。我爸抽烟,但我抽烟和他没关系,也不是他教我抽的。他在家也抽烟。
被问及他的班里有几个同学抽烟,他和他的朋友一起边念同学的姓名边用手指头算几个人。他的话里有很多矛盾之处:一方面说抽烟也得遵守“规矩”,比如不乱扔包装盒烟头,不在公共场所抽烟,另一方面仍认为在学校抽烟没什么,俨然那个厕所就是他们的吸烟区;也知道抽烟不好但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能举出抽烟的不好也能说出抽烟的“好”来。问起同桌他的朋友是否抽烟,他说偶尔可能抽一支,但没瘾,并认为别的同学抽烟只不过是个人爱好而已,抽就抽呗,自己没感觉。
(注:文中姓名系化名)
本报记者姜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