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的作用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素问·血气形志篇》中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素问·举痛论》中说:“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经络遍布于全身,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和联结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再通过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组成了整体的联系。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局部,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并且由于气血循着经络的分布流注全身,能影响到内脏及其他部位。如按揉背部十一、十二椎旁开一寸半的脾俞、胃俞能健脾和胃,按点合谷穴可止牙痛。由此可知,推拿治病不仅是以痛为输,而且还必须根据经络联系的原则,循经取穴。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推拿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据观察,直接接触肌肤操作的摩擦类手法,可以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强皮肤光泽和弹性;强刺激手法,可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上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损害的组织促进修复;手法的断续挤压,可增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有人在狗的粗大淋巴管内插入套管,看到推拿后比推拿前淋巴液流动增快7倍;在家兔的两侧膝关节内注射墨汁,并对一侧膝关节进行推拿,发现推拿后一侧关节内的墨汁已移向远处,未经推拿一侧关节内的墨汁依然大部分存留)。由于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改善,加速了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使肿胀挛缩消除;牵拉、弹拨、整复等一些手法,如运动关节类手法,可解除软组织的痉挛、粘连、嵌顿和错位。
通过神经、体液,局部[文]操作的推拿手法能对整[章]体和其他组织产生作用[来]。推拿能调整神经系统[自]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平衡[证]。缓和较轻而又节律的[书]手法,反复刺激,对神[报]经有镇静抑制的作用。[名]急速较重、时间较短的[中]手法,对神经有兴奋的[心]作用。有人观察推拿后[文]脑电图变化,见a波振[章]幅增大,而且振幅增大[来]的时间延续,这个现象[自]可能是推拿后引起内抑[证]制的发展所致。根据脊[书]髓节段反射,推拿颈部[报],可以调节上肢及脑内[名]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中],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心];在l~2胸椎部,用[文]振动和叩击的手法,能[章]引起心动反射,表现为[来]心肌收缩;振动叩击1[自]~2腰椎,可使小骨盆[证]充血;捏脊,可引起胃[书]肠蠕动增快;按压缺盆[报]穴处的交感神经星状结[名]节,可发生瞳孔扩大,[中]血管舒张,同侧肢体皮[心]肤温度增高;推拿下腹[文]部及大腿内侧,可引起[章]膀胱收缩而排尿,治疗[来]尿潴留;推拿腹部可促[自]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证]泌。
推拿尚可引起血液成份[书]和代谢变化。实验室证[报]明:推拿后白细胞总数[名]和吞噬能力增加,白细[中]胞分类变化中淋巴细胞[心]比例升高,红细胞轻度[文]增加,血清中补体效价[章]、氧的需要量、排氮量[来]、排尿量和二氧化碳的[自]排泄量也都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