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江南地区,每到冬季,百姓常有的习惯,此习俗历史久远,至今不衰。
对证下药、“量身定做”膏方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文]。它是古老的方药丸、[章]散、膏、丹剂型之一,[来]又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自]。外用膏剂,即今骨伤[证]科、外科常用的软膏及[书]硬膏药,常用于外科疮[报]疡疾患或风寒痹痛等疾[名]病,其效甚佳,可直达[中]病所。内服膏剂,是将[心]饮片再三煎熬,去渣浓[文]缩,加冰糖或蜂蜜等辅[章]料收膏,可长期服用。[来]滋补药多采用膏剂,有[自]滋补强身、抗衰延年、[证]防病祛病的作用。它在[书]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辨[报]证论治为基础,根据病[名]人的体质和病情等综合[中]情况精心组方。全部制[心]作过程必须严格经过浸[文]泡、煎煮、浓缩、收膏[章]、存放等工序。因此,[来]膏方可以适合不同体质[自]、不同疾病、不同年龄[证]人群服用。其特点是因[书]人处方、“量身定做”[报]、对证下药。与汤剂相[名]比,对疾病和体征的涵[中]盖面更大,能更好地保[心]持药物性能,保存时间[文]长,服用方便。
膏滋药有两个主要作用[章],一为滋养脏腑之本以[来]补虚,也就是滋补类,[自]二为调和脏腑气机以祛[证]邪,也就是治病类。因[书]此对虚证人群来说,用[报]膏滋药有治未病的作用[名]。通过辨证论治投以膏[中]方可以改善不适症状,[心]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文]的疗效和极大的优势。[章]膏方不仅仅是滋补,更[来]不是单纯补益药物的叠[自]加,它实际是人体功能[证]的整体调节,是因人而[书]异的方药配伍和特殊加[报]工的过程。
发挥膏方扶正培本的抗[名]癌作用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中]成、生长及发展过程是[心]机体正邪斗争、彼此消[文]长的过程。肿瘤的形成[章]是由于正气虚衰,机体[来]失衡,客邪留滞而引起[自]的一系列严重病变反应[证]。西医采用手术切除或[书]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报]虽能消除局部癌症病灶[名],或使瘤体缩小,但很[中]多人并未从中获益,在[心]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文]损伤了正常细胞,并产[章]生一系列毒副反应。因[来]此,扶持正气、培补本[自]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证]是肿瘤患者膏方调治的[书]重要方法。常用的扶正[报]培本方法有:
健脾益气法:是治疗肿[名]瘤患者以气虚为主要表[中]现的基本方法。主要适[心]用于脾胃气虚证,如肿[文]瘤术后、化疗后脾胃功[章]能损害及中晚期癌症患[来]者,表现为食欲减退、[自]胃胀、乏力、便溏、恶[证]心且舌淡胖、苔薄白,[书]脉细弱等。临床上常用[报]方剂如四君子汤、补中[名]益气汤、六君子汤等加[中]减。
养阴生津法:是治疗肿[心]瘤患者阴虚内热、或放[文]、化疗后以阴津耗伤为[章]主要表现的基本方法。[来]临床表现有潮热、口干[自]、烦热、头昏、耳鸣、[证]便秘且舌红无苔等症。[书]常用方剂如沙参麦冬汤[报]、生麦散等加减。
滋阴补血法:是治疗肿[名]瘤患者以血虚为主要表[中]现的基本方法。表现为[心]面色无华、心悸、失眠[文]、手足发麻且舌淡苔白[章]、脉细无力等。临床上[来]常用方剂如四物汤、十[自]全大补汤、八珍汤、当[证]归补血汤等加减。
温补脾肾法:是治疗肿[书]瘤患者以脾肾阳气不足[报]为主要表现的基本方法[名]。如中、晚期癌症,或[中]放、化疗之后,或老年[心]患者出现肢冷、乏力、[文]腰痛、尿频且舌淡质胖[章]、苔薄白、脉沉细等。[来]临床上常用右归饮、肾[自]气丸、附桂理中汤等加[证]减。
总之,膏方是医生正确[书]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为[报]各人量身定制的兼顾补[名]养与治疗、高效与简便[中]的中药制剂。膏方配伍[心]因人制宜,注重整体,[文]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章]的变化,体现中医辨证[来]论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