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是我国中医治疗疾病的经典手段,然而拔火罐的方式有很多。各种拔火罐之间是有所区别和不一样之处的。在这里,小编所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医刮罐和点罐的区别都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刮罐和点罐的区别刮罐是在治疗中随机产生的一种手法,是对其他罐法的补充,也称辅助罐法。如治疗颈椎病或脑血栓后遗症时,需在颈部走罐,闪罐,但因个体差异,体瘦颈短者,很难在斜方肌及颈部吸拔。应用刮罐替代,以补充不能叹拔之不足。具体操作:先在施术部位涂以润滑介质,然后手握罐体,在罐口边缘由上向下轻刮,如斜方肌上缘,胫骨前肌群处。手法要有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一般不单独用刮罐法,同走罐、闪罐并用时,患者则因有温度乐于接受。注意:施用刮罐后,局部呈潮红色,症状严重时可呈紫黑色,着都属于正常,3-5天即可消退,不可用力刮皮肤,以免造成皮炎。点罐法原于推拿中的点穴,意在点压穴位,以通经络。临床中其他罐法,力量皆属吸拔和向上牵拉,对有些深层肌腱紧张,韧带结节,无菌性炎症等都难起作用,而点罐可以弥补其不足,因此,点罐法一般不单独使用,也是提罐一种辅助罐法。具体操作:温热点压,要有弹性。那么,在拔火罐时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中医拔火罐的注意事项选取适当体位。拔罐疗法的体位选择原则是:局部平坦、松驰,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时间。因为局部肌肉紧张,不利于吸拔,而变动体位,可造成罐具脱落。在不影响取穴的前提,一般多选卧位,一是此体位易于固定的操作,二是罐具脱落不易摔碎。预防晕罐。和晕针一样,晕罐也是一种血管抑制晕厥。其发生率虽无针刺高,但也绝非罕见。临床表现和晕针类似,如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现瞬间意识丧失等。因此,应引起充分重视。避免烫伤。应注意熟练掌握各种吸拔之法,动作要正确、迅速。每种吸拔法之注意点,已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提一下的是,在机体凹凸不平处,特别是关节部位拔罐时,往往不易操作,即使拔住,也容易发生漏气。拔火罐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才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