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针灸学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医疗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针灸治疗疾病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迅速、无毒副作用等特点,为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然而,针灸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背离中医理论体系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要在继承与发扬中医理论体系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针灸不过是一种物理疗法,除了针灸工具、常规刺激参数和建立在神经节段论基础之上的刺激部位有临床意义以外,经络学说、辨证论治、针灸补泻等传统理论都毫无价值。于是丰富多彩的针灸医学变成了用几根针和少数常用穴位的简单疗法,按照这种思路进行的理论研究尽管也能说明针灸的某些作用机制,但却难以指导临床实践。被排斥于主流医学之外在针灸国际化的过程中,由于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与医疗观念的差异,当西方社会接触到针灸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西方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与对待针灸医学。这个问题突出地反映在立法方面,至今在全世界140多个应用针灸的国家和地区当中,通过立法正式承认针灸的还不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主管部门,由于种种原因还不承认针灸是医学专业,他们或者限制针灸医生的行医活动或者把针灸医生排斥于医药卫生界之外。专业机构萎缩我国针灸学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目前针灸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工作在针灸临床一线,提高了针灸学科的专业素质。然而,目前国内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很严峻,在有些地区呈现萎缩状态。问题集中地表现在,针灸科被看做附属科室,大部分医院无针灸病房,无法形成学科的规模和环境。目前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里,针灸科病床大多在20~80张左右,而且使用率较低。由于针灸科不挣钱,成为大多数医院精减紧缩的对象,目前许多综合医院没有针灸科或仅有门诊。有些医院的针灸科合并在中医、康复、理疗等科内,多数医院的针灸诊室空间狭小,条件十分简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