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江南杏林一奇葩——龙砂医学说概(下)(龙砂医家)


吴厚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顾植山 江苏江阴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
晚清时以柳宝诒为代表
到清代晚期,这块名医辈出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宗师柳宝诒。与柳宝诒同时稍早的有名医吴达,稍后又涌现出张洵佳、曹颖甫、朱少鸿、承淡安等医学大家。
柳宝诒(1842~1901),字谷孙,号冠群,人称“冠先生”,龙砂地区周庄镇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考中第一名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优贡入京,任正红旗官学教习,兼行医于京。士大夫以病求治,辄着手成春,声名渐显。后弃官归里,精研医道,数年间名声大振,江浙学子来归者甚众。柳氏著作存世者有《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素问说意》、《惜余医案》、《柳致和堂丸散膏丹释义》等。另据光绪三十年刻本《江阴柳氏惜余小舍医学丛书目录》所列,柳氏著作尚有《疟痢逢源》、《评医琴川医家三种》、《梓贤医案十六家》、《清芬医案》、《鸿雪医案》等,均佚。1965年有上海张耀卿据《临证治验录》、《惜余医话》、《仁术志》3个抄本整理成《柳宝诒医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柳氏继承龙砂医学传统,重视对《黄帝内经》的钻研而有《素问说意》之作。所著《温热逢源》3卷,从六经究温病,强调“伤寒温热,为病不同,而六经之见证则同;用药不同,而六经之立法相同。治温病者,乌可舍六经而不讲哉!”其书又专论伏气温病,认为温疫病因乃寒郁热化,“所受之寒,无不伏于少阴。”邪伏少阴之说,深得《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精髓。
柳宝诒的学术思想,对龙砂及其周边地区的医家影响甚大。如江阴朱氏中医被称为“一门三杰”(朱少鸿、朱凤嘉、朱莘农),朱少鸿之子朱凤嘉在《论伏邪伤寒证治之概要》中就发挥了柳宝诒的伏邪思想,谓“伏邪为病,包括温暑”,“天下之病,孰有多于伏邪者乎?”朱少鸿之弟朱莘农的著名观点是“夹阴伤寒”,所论“盖缘先天少阴之素虚,偶一不慎,而寒邪直中虚处”;“足见少阴阴阳亏虚,寒邪才能深入。”与柳氏少阴伏邪说一脉相承。
稍早于柳宝诒的名医吴达,字东旸,号澹园。他重视运气之学,其《医学求是》中云:“证之变化,随岁时而转旋”,并记述了许多实例来证明此说,例如:“若丙子秋,所见之证大都脉数、舌光、发热、少汗、干咳、喉痒、咽疼、口渴,一派秋燥,……盖丙子岁,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夏秋多旱,人与天地同气,故所见燥证极多。今岁丁丑,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夏秋多雨,暑令不热,秋病湿证居多。”吴氏在《运气应病说》中总结说:“惟就余迩年所历时证之多者,验之运气,往往相合。特因病以测岁气,非执岁气以求病也。”吴氏从临床实际观察谈对运气学说的体会,可谓实事求是而能活用运气理论者。
稍晚于柳宝诒的张洵佳,字少泉,龙砂华士镇人,晚清优贡,博学精医,曾为徐世昌塾师,后以医名称著京师。晚年退归故里,慈禧骤病,由徐世昌举荐,被急电召赴京城为慈禧治病。1907年张洵佳病逝,徐世昌赠以“江藩宗师”匾额。子张宗曜承父业,亦有医名。
桃李满天下
柳宝诒重视传承教育,弟子达百余人,其中如薛文元、邓养初、金石如、吴晋丰等,俱成为医学名家。
因柳宝诒的学生薛文元,再传弟子章巨膺及同乡晚一辈的曹家达、朱少鸿等俱悬壶上海,柳氏学术思想在近代上海中医界有重要影响。
曹家达(1868~1937年),字颖甫,与柳宝诒同为龙砂地区周庄镇人。其父曹秉生“深通中医,家人患疾,从不延医,自家处方服药,无不霍然病痊。”曹氏从小受家庭熏陶,对当地龙砂医家的学术和临床故事耳濡目染,留下深刻印象。
曹氏在学术上专宗仲景之学,善用经方;所著《伤寒发微》、《金匮发微》,推崇张志聪、黄元御之说,而张、黄两氏,皆以重《内经》、重运气而讲气化著名。从曹氏与龙砂医学的种种渊源,就不难理解曹氏这一学术特色形成的来由了。
曹家达曾长期在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任教,并曾担任过教务长,教过的学生有秦伯未、章次公、陈存仁、严苍山、许半龙、程门雪、王一仁、张赞臣、王慎轩、丁济华、黄文东等,后均成为中医名家。
薛文元(1867~1937年),名蕃,柳宝诒嫡传弟子,医名望重于上海,是上海市国医公会和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的发起创办人之—。1931年冬,上海中国医学院创办未久,濒临倒闭,薛文元受上海国医公会委派出任院长,使中国医学院出现空前的安定和兴旺,办学规模和社会地位、师资力量等都超过当时国内其它中医学校,因而被誉为“国医最高学府”。
薛文元的入室弟子盛心如也长期在中国医学院任教,并担任过事务主任、训育主任等职。在薛文元、郭柏良任院长期间,中国医学院培养的学生成为著名医家的有朱良春、颜德馨、梁乃津、何志雄、陆芷青、董漱六等。
柳宝诒的再传弟子章巨膺,一生从事中医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主要弟子有何任、王玉润、钱伯文、凌耀星等。
章氏认为《伤寒论》是对《内经》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强调要在学好《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学习《伤寒》;在伤寒与温病的关系方面,章巨膺曾说:“在卅年前,我也片面地崇奉仲景,不同意叶、吴。”“崇奉仲景,不同意叶、吴”,恰是柳宝诒的观点,反映了章氏早期对柳宝诒学术思想的传承。尽管章氏后来对叶、吴的看法有所改变,但章氏仍强调温病属于伤寒的一部分,故章氏多据《内经》阐释《伤寒》,从《伤寒》而论温病;又曾发表《宋以来医学流派和五运六气之关系》一文,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分析了中医各家学说形成的原因。章氏重视《内经》、《伤寒》和五运六气,不离龙砂医学本色。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和新中国医学院是解放前上海办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三家中医学校,那时《柳选四家医案》在上海中医界流传极广,几乎人手一册,这与曹颖甫、薛文元和章巨膺分别主持三校教务时的推介有一定关系。
承淡安(1899~1957年),龙砂华士镇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针灸学家、中医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承氏为龙砂世医,承淡安少从父学,后从同邑名医瞿简庄习内科,通内、外、儿各科,尤以针灸见长。承淡安为推广针灸事业,1928年始在苏州、无锡等地开办针灸教育研究机构,广收学员,抗战期间到四川仍坚持办学,20年间培养学生逾万,遍布海内外。弟子赵尔康、邱茂良、谢锡亮、陆善仲、孔昭遐、留章杰等均为针灸名家。1954年出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校长,该校师资班为全国各中医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师资,被誉为中医界的“黄埔军校”,单被选派去北京的就有董建华、程莘农、王玉川、王绵之、颜正华、印会河、程士德、刘弼臣、杨甲三等,为北京中医学院的创办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医大师周仲瑛、张灿玾、班秀文等也都毕业于该校办的师资班。承氏著作颇丰,主要有《中国针灸学》、《铜人经穴图考》、《子午流注针法》、《针灸菁华》、《伤寒论新注》等。承氏重视子午流注,与龙砂医家重视五运六气的传统一以贯之。
曹颖甫、薛文元、承淡安、郭柏良、章巨膺五位中医教育家对近现代中医教育的贡献巨大,影响深远。

相关文章

可能喜欢的文章

最新文章

  • 健身房教练证考试
  • 瑜伽哪个资格证国际认可
  • 阿胶糕什么时候吃
  • 调酒师证怎么考要多少钱
  • 按摩师健康证怎么办理
  • 推拿按摩需要办什么证吗
  • 保健理疗师证等级划分标准最新
  • 劳动局考按摩师证
  • 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的寻找(中药材适宜采收期如何确定)
  • 人事人才网心理咨询师证没效吗
  • 中科院中医针灸师证书有用吗现在还有吗多少钱
  • 心理咨询证书报考条件要求高吗(需要什么学历)
  • 康复理疗师证难考吗多少钱
  • 管理会计师证是哪里颁发的
  • 中医养生论(中医养生论文3000字)
  • 拔火罐的九大穴位(拔火罐常用的位置)
  •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证的原因
  • 办康复理疗师证书要多少钱
  • 黑苦荞茶上火吗?蒸煮法苦荞茶不上火
  • 中级健身教练证考试内容是什么
  • 狱警要求心理咨询师证书是真的吗吗
  • 护理管理师的证书含金量高吗(护理管理师就业方向)(护理管理师证书有用吗)
  • 心理咨询师证书最高等级是什么意思啊多少钱一个
  • 中医理疗师证自考能考吗多少钱啊
  • 中医理疗师证办理
  • 中医推拿按摩师证包括哪些专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 家庭教育指导师薪资是多少(什么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薪资待遇)
  • 脑出血的饮食药膳
  • 桂枝类方治疗银屑病
  • 没有行医证怎么做理疗师
  • .湘ICP备17004542号-1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