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关注睡眠远离亚健康(关注睡眠关注健康)


睡眠,对任何个体的生命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要素。按生理要求,人每天必须要有足够的睡眠,身体才会健康。但很长时间以来,睡眠却成了都市人的一大“心病”,很多人常常抱怨夜间难入睡、睡得浅、睡得短。专家指出,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与健康的关系非常紧密。据悉,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四成原因是由睡眠不佳引起的。
情绪危机——梦境得以体现
研究表明,一些反复出现的梦境可能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联系。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往往会梦见被追赶、心中恐惧、呼喊不出,或梦见自己从高处坠落,还没到地面就突然惊醒。患有肺部疾病的人,常常会梦见自己的胸部受压,身负千斤重担行走,或梦见自己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孕妇的梦则常常带有很强烈的情感色彩。此外,一些药物也会影响梦境的内容。
梦境除了能透露一些潜在的疾病信号,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人的精神状况。“我最近常常梦到自己去一个条件艰苦的地方出差,任务重,时间紧,急得满头是汗。而前一阵,我的确完成了一项很辛苦的工作。在梦中,我会反复回到刚刚接受任务时的紧张情景。我摆脱不了这样的梦境,该怎么办?”张先生遇到的这一困惑,在白领人群中相当普遍。工作繁忙的陈小姐说,自己的梦里常常会出现过去高考前夕紧张学习的场景,不是在紧张地考试,就是有做不完的题目,时间不够用,人觉得很焦虑。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指出,上述两种较为典型的梦境,反映的都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状态。恐惧、焦虑、压抑等现代人普遍的“情绪危机”,在睡梦中被不受抑制地表现出来,只不过陈小姐在当下遇到的压力,在梦中被转换成小时候的一种情景表现了出来。
夜长梦多——睡眠质量不高
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梦大约占据每天睡眠时间的1/5。张聪沛分析,人在睡眠中一般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且在每个周期里都会做梦。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人每晚都会做4~6个梦,而在过分疲劳、生病、面临困境或重大变动、焦虑、紧张等情况下,就更容易做梦。
据介绍,梦每晚都会光临我们的睡眠,差异只在于有时能意识到,有时则不能。这主要看我们是否在某个睡眠周期中醒来,以及睡眠周期是否中断。研究发现,人如果在某个睡眠周期结束时醒来,梦的内容常常无法被回忆,因为梦的性质属于短期记忆,若不经多次重复或转化为长期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但如果睡眠周期被打断,此时人又正在做梦,那么这个梦的内容就能被记起来。因此,人在醒后所记得的梦境大多属于最后做的那个梦。
张聪沛说,如果经常觉得“夜长梦多”,则是睡眠质量不高的信号。人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夜里不停地做梦,也就意味着睡眠曾多次中断;记得自己做了几个梦,则表示夜里曾醒来过几次。睡眠时断时续,自然就会使人觉得疲劳乏力。不过,做梦本身不会影响睡眠,还会对人体健康起到许多积极的作用。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生长激素,就是在睡梦中合成的。做梦还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加强,并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稳定人的精神状态。
经常失眠——老年人睡眠老化
有些老年人,多年来就是睡不深、睡不香、睡不长。每晚总是2~3个小时的混沌觉,而且噩梦连连,似睡非睡。要么辗转反侧,要么浮想联翩,以致于头昏脑涨、精疲力竭、食欲不振、情绪不稳、身体每况愈下。专家指出,这是老年人睡眠老化的必然结果。
张聪沛指出,人老了,大脑也随之老化,由此睡眠也老化。这样,睡眠质量便大打折扣,而其中最关键的是深睡眠时间大大减少。研究调查显示,大多数70岁~80岁的老年人,其每晚深睡眠时间只占全部睡眠时间的5%~7%,而30岁左右的青年人却占20%~25%。老年人的多数时间是浅睡眠形式,这是人老化在睡眠上的一种反映,我们对它不必过分紧张、忧虑。老年人睡眠老化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可由单相性睡眠转变为多相性睡眠,即除了夜间睡眠外,往往白天还要睡2~3次,有人则爱睡早晨的“回笼觉”;上床就寝到起床的时间较长,而有效睡眠时间则比年轻人短;睡眠的潜伏期长,难以入睡,胡思乱想;睡眠不深,快速睡眠减少,常睡得头昏脑涨。长此以往,则带来心烦意乱、焦虑不安,无精打采,甚至加速衰老或衍变成痴呆、抑郁症。
睡得不好——自我调节可改善
张聪沛说,睡眠或觉醒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它不是人为能完全自主控制的活动,而是一个被动过程。它不像人体某些活动可按人的意志,说来就来,要止则止。失眠的人常常难以诱导自己进入睡眠而苦恼。其实早期的轻度失眠,经过自我调理的办法就可以改善。
平常而自然的心态:出现失眠不必过分担心,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适得其反。有些人对连续多天出现失眠更是紧张不安,认为这样下去大脑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寿,就是生病。这类担心所致的过分焦虑,对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
寻求并消除失眠的原因:造成失眠的因素颇多,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原因消除,失眠自愈,对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状,要及时求医。不能认为失眠不过是小问题,算不了病而延误治疗。
身心松弛有益睡眠:古人说,“先睡心,后睡眠”,“无忧才是入睡方”。如果你的工作压力很大,不妨每天在下班回家后或睡觉前用几分钟的时间闭目静坐,调整呼吸,可以有效缓解压力。也可睡前到户外散散步,上床前洗个澡或用热水泡脚,对顺利入眠有百利而无一害。(赵淋)

关注睡眠远离亚健康(关注睡眠关注健康)

相关文章

可能喜欢的文章

最新文章

  • 考个健身教练证多少钱大概
  • 劳动局颁发的针灸师证
  • 保山高级营养师资格证培训
  • 人力资源按摩师证去哪办理呢要多少钱
  • 小白推荐考瑜伽证么
  • 去健身房残疾证
  • 中医康复理疗师证考试范围是什么样的
  • 做个中医推拿师证怎么样
  • 瑜伽高级证有什么用
  • 劳动部中医针灸师证怎么考取的呀
  • 营养师证需要考哪些科目及分数
  • 杭州市中医院增设“护士门诊”(杭州市中医院护士名单)
  • 凭学生证免费健身可以吗
  • 康复理疗师证报考流程及费用标准表格
  • 保健按摩师证书考试内容是什么样的啊
  • 医院里面的营养师证怎么考
  • 营养健康师考什么证好就业
  • 吃茶皮肤很快变好了(吃茶皮肤很快变好了怎么回事)
  • 连云港营养师资格证怎么考
  • 心理咨询师证职业水平评价
  • 瑜伽证去哪考比较好
  • 中国心理咨询师证书有哪些种类型的考试题库
  • 做小儿推拿需要健康证吗
  • 小儿推拿证如何补办手续
  • 公共营养师证是国家证书吗
  • 考瑜伽证要考什么条件
  • 小儿急性肾炎的饮食问题
  • 想考按摩师证书去哪里报名考试呢多少钱一次
  • 按摩医师证的作用
  • 心理咨询师证只需要考笔试吗
  • .湘ICP备17004542号-1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