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上火了可以吃什么?
夏天到了,火气随之而来。
由于孕期的特殊性,最好采用食物降火最安全。就食物而言,“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
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中医研究发现,这些苦味物质有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
除了苦瓜,还有其他苦味食物也有不错的“去火”功效,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芥兰等,同样能清热解暑。除了多吃苦味食物,夏季蔬果多,还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鲜水果和鲜嫩蔬菜。
专家指出,甘蓝菜、花椰菜和西瓜、山楂、苹果、葡萄等富含矿物质,特别是钙、镁、硅的含量高,有宁神、降火的神奇功效,因此在夏季应多吃和常吃这些食品。 牛奶很多人认为夏季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夏饮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去肝火。
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达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夏季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另外,绿豆的降暑功效也非常出名。
熬一锅绿豆汤清热解暑、润喉止渴之效。孕妇平时喝开水的时候放入几片金银花,也能起到降火的功效,同时不会对宝宝健康产生影响。
孕妇上火了怎么办
对付孕期上火,我有办法!
一、预防上火,饮食放首位
1、在饮食上多饮水,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油炸、油腻的食物。
2、多喝绿豆汤、菊花茶,适量吃些苦瓜、百合之类的苦味食物,同时注意多休息。
3、就食物而言,“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中医研究发现,这些苦味物质有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除了苦瓜,还有其他苦味食物也有不错的“去火”功效,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芥兰、等,同样能清热解暑。
豆豆妈提示:由于苦瓜内含有奎宁,奎宁会刺激子宫收缩,引起流产。所以有人主张,孕妇不宜吃苦瓜。虽然奎宁在苦瓜中的含量很少,孕妇适量吃点并无无碍,但是,为了慎重起见,孕妇还是少吃苦瓜为好。
4、23点以前睡觉 这一点很难做到,尤其在夏季。但专业医师提醒大家,夏季恰恰是最需要保证在23点前睡觉的季节。因为,23点到凌晨1点是气血回流到肝脏的时间,如果不睡,等于强迫肝脏继续工作,再加上外气候因素,所以,“该睡不睡情绪烦躁”在夏季表现得特别明显
二、怀孕期的孕妇上火该怎么办呢?
让我们来看看豆豆妈推荐的“去火”食物:
1、牛奶 很多人认为夏季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夏饮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去肝火。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达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夏季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牛奶冻成冰块食用,否则很多营养成分都将被破坏。
2、草莓 草莓不但好吃,还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它有“去火”功效,能清暑、解热、除烦。
3、西瓜 西瓜性凉,吃了不会引起“上火”、心烦,而且含有丰富钾盐,能弥补人体大量造成的体内钾盐缺乏。但注意西瓜放入冰箱不要超过3个小时。
西瓜是一种营养极为丰富的上好食品。孕妇在妊娠期间常吃些西瓜,不但可以补充体内的营养消耗,同时还会使胎儿的营养摄取得到更好的满足,据调查,妊娠早期吃些西瓜,可以生津止渴,除腻消烦,对止吐也有较好的效果。妊娠末期,孕妇常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水肿和血压升高,常吃些西瓜,不但可以利尿去肿,还有降低血压的功能。产前和产后吃些西瓜,可以治疗和纠正孕妇贫血。如在盛夏分娩的孕妇,常吃些西瓜可以防暑降温,消夏驱暑。西瓜含糖份有补充能量,-保护肝脏作用,因此孕妇常吃些西瓜也是大有好处的。分娩过程中,许多产妇有精神紧张,产程延长、失血
西瓜优点虽多,但食用也不能无限度,患糖尿病或者其它疾病的孕(产)妇,食用西瓜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随心所欲,以免病情加重,影响大人及孩子的身体健康。西瓜生冷食用有害的说法虽不科学,但过多食用对孕(产)妇及孩子确实不利。
4、大豆 大豆在滋阴、“去火”的同时还能补充因为高温而被大量消耗的蛋白质。
5、西红柿 尽管一年四季都可见,但西红柿在夏季最多,最甜,营养也最丰富。它同样可“去火”。
豆豆妈为您介绍一款既能去火、润肺,又能排毒养颜的美味佳肴。
银耳雪梨
主料:火龙果、银耳、木耳、雪梨。
辅料:冰糖、青豆、枸杞。
做法:
1.银耳、木耳用开水泡开、摘洗干净,火龙果取果肉,果壳待用,火龙果肉和雪梨切成均匀的块。
2.将切好的火龙果、雪梨块同银耳、木耳、冰糖一起加满水用文火熬制一小时。与此同时,将青豆煮熟备用。
3.将炖好的汤盛入火龙果壳中,撒上青豆、枸杞即可。
排毒功效:清热、化痰、润肺,可助吸烟、饮酒者排出毒素。
(本文为太平洋亲子网编译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