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的皮肤病有哪些
1、湿疹 儿童湿疹是儿童皮肤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皮损部位主要是面颊、眉部、耳后、头皮及臀部,而较大儿童主要在手足指(趾)端,肘窝、眶窝等部位,经常因痒抓破、发红、流水,日久局部皮肤变厚且硬,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皮肤病,病因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明确,湿疹患儿本身多具有过敏性体质,是产生湿疹的主要因素,其它如日光、湿热、化妆品、肥皂、皮毛可诱发湿疹,进食鱼、蛋等也可使湿疹加重。
湿疹按发病过程皮疹表现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 湿疹的防治: (1)全身治疗,急性、亚急性期及皮损较广泛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克敏能等,若伴有感染发热加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急性期的红肿、糜烂、渗液明显时,用硼酸水湿敷,外用氧化锌油、百多帮等,亚急性期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痒,选用炉甘石洗剂,湿疹霜等,慢性期以止痒,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可选用黑豆油软膏、湿疹霜、艾络松软膏等。 (3)家庭护理,首先找出可疑致病因素,予以去除,如疑饮牛奶过敏,可较久煮沸牛奶,使其蛋白变性或更换奶粉,减少致敏物,少食或不食鱼、虾、牛、羊肉、鸡蛋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喂养过量食物,保持消化正常。
患处不用香皂,肥皂洗。防止小儿搔痒时手抓患处,以避免发生继发性感染,内衣要干净、宽松、柔软,用纯棉制品,不用一次性纸尿裤,勤洗勤换尿布,按时洗澡。
保持卫生。 2、痱子 痱子是夏季出汗过多而引起的皮肤病,分为白痱、红痱、胁痱。
痱子的防治:主要是室内通风,尤其是夏季要凉爽,保持清洁干燥,衣服不要穿得过多、过厚、过硬,要勤换勤洗,皮肤要经常洗澡,出汗后要马上洗澡勿积汗,洗后扑些爽身粉或痱子粉避免搔抓。一般痱子掌握以上各点即可自行消退,不用特殊治疗。
若痱子合并感染时需到医院治疗,如合并脓菌感染成脓胞疮时,可加用抗生素(如金霉素软膏、百多邦等)治疗。如合并念珠菌感染时,可在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中加入制霉菌素。
3、脓疱疮 脓疱疮是儿童夏秋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躯干及四肢,突然发生大疱,疱液开始澄清,后混浊化脓,疱壁较薄,易于破裂,破溃后可露出鲜红色湿润的糜烂面,数小时或1~2日迅速波及躯干各处,有时可并发败血症,肺炎、肾炎或脑膜炎而死亡。? 脓疱疮的防治: (1)凡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家属均不能与婴幼儿接触。
(2)对婴儿皮肤应注意清洁卫生,常洗澡,衣被、尿布应勤洗,洗后用开水烫消毒,室内注意通风散热,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 (3)全身治疗:及早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并给予支持疗法及时治疗并发症。
? (4)局部治疗,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摩擦,无菌的情况下剪破疮壁,吸取疱液,可外涂1%龙胆紫溶液或0.5%~1%新霉素软膏。 4、水痘 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小儿,多见于1~10岁儿童,其传染性很强,容易在幼儿园或学校的儿童中流行。
水痘较容易认出,它的潜伏期约2~3周,有一些轻微的全身症状,如轻度发热,全身倦怠,头痛、食欲减退,1~2日即可出现皮损,首先从颜面开始,其次耳后,躯干、四肢、水痘初起为红色针头大小的斑疹或小丘疹,之后迅速变为米粒至碗豆大的圆形水疱,4~5天后水疱逐渐干燥结痂,而后脱痂治愈。 水痘的护理:儿童患水痘首先要隔离在家,不要到学校、幼儿园及公共场所,以免传染他人,需隔离至全部皮损干燥结痂为止;注意多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吃些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少食鱼、虾、蟹、牛肉等食物;避免冷风直吹,室内保持新鲜空气;内衣要经常更换;不要乱抓痘疹,破溃的水痘可外涂龙胆紫,痒时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止痒。
疱疹结痂时不要过早用手将痂皮抠去,应让其自然脱落,尤其颜面部的疱疹更应注意,否则愈后留下疤痕而遗憾。口腔粘膜、眼结膜、***粘膜要注意清洁卫生。
口腔可用淡盐水漱口,较小婴儿可用棉枝沾湿淡盐水清洁口腔,并多喝开水。水痘发热在38℃以下,可不用退烧药,多喝些开水;体温达38℃~38℃以上可口服退烧药,如高达39℃以上时可在头部加用冰袋冷敷以降温。
全身症状明显时可给维生素B12和板蓝根,有继续感染时加用抗生素。? 5、疥疮 疥疮是疥虫寄生于人体皮肤所引起的皮肤病,传染发生很大,儿童疥疮主要由于家庭保姆、外地来的亲属、学校、幼儿园等传染而得,往往一人患病,全家受染。
疥疮多发生在皮肤较薄而柔软的部位,如手指间、腑窝、脐周、下腹部、阴部、大腿内侧,皮损为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水疱、脓疱,皮疹剧烈搔痒,夜间为甚,儿童常影响睡眠,有时引起全身抓伤、结痂、色素沉着及继发感染。 疥疮的防治? ①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干净,衣服被裤要勤洗勤晒,怀疑疥疮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控制疥疮的传播。
② 发现疥疮患者应进行隔离并积极治疗,家中或集体如有同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 ③ 常用5%硫磺软膏外涂,早晚各一次,连续三日,两周后重复一次疗程。
疥虫消灭后,皮肤瘙痒一般经过1~2周才消失。
宝宝常见的有哪些皮肤病
痱子是夏季宝宝常见的皮肤病,下面为家长朋友介绍宝宝常见的皮肤病及其应对策略。
1。痱子 成因及表现 宝宝的新陈代谢很旺盛,夏季气温又偏高,各种原因均可引起皮肤汗腺分泌增多,要是皮肤不够清洁,汗腺周围发炎,汗液排泄不畅,便形成了痱子。
预防措施 首先,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勤剪指甲,保持手部干净,避免搔抓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不要给宝宝多搽粉类爽身护肤用品,以免与汗液混合堵塞汗腺开口,导致出汗不畅,引起汗腺周围炎症。 其次,夏季要适当控制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量。
居室要注意通风,保持凉爽,有条件者安装空调。多为宝宝洗澡,每日1~2次。
温热水最为适。水温太低,皮肤毛细血管骤然收缩,汗腺孔随即闭塞,汗液排泄不出,痱子加重,过热可刺激皮肤,使痱子增多。
再次,宝宝衣着应宽松、肥大,并经常更换。衣料应选择吸水、通气性能好的薄型棉布。
不要让宝宝光着身子,以免皮肤受到不良刺激。 居家护理 患了白痱子,一般不须特殊处理。
患了红痱子,应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搽用痱子水等药物。患了脓痱子的宝宝,除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外,应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如果出现皮肤感染伴有发热,要及时送医院就诊。 2。
疖子 症状表现 宝宝的皮肤上有时会长出小疙瘩,几天后出现白头儿,再过一段时间破溃并流出少许脓液,皮肤很快会愈合,这便是疖子。 不少宝宝的父母以为,疖子要到脓液挤出后才能好,以为这样能加速愈合。
所以当宝宝长疖子时,护理宝宝的人就用手去挤。其实这样很容易引起更严重的感染,此举不能做! 成因 疖子是因皮脂腺中有化脓细菌侵入,导致身体的免疫细胞在局部积累,从而出现的局部组织炎症反应。
由于化脓菌使一部分细胞坏死形成脓液,其外有免疫细胞包裹,加上周围组织液和抗体从血管中渗出参与反应,局部的细菌无法继续扩散到周围组织中,所以化脓都局限在局部。待到疖子自然破裂,脓汁自然排出以后,皮肤可再生并愈合。
注意事项 如果用手挤疖子,化脓灶周围的保护层被破坏了,细菌便扩散到周围组织中,在更大范围内引发炎症。 如果细菌被“挤”进血管,能随血流播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者在血中生长繁殖,导致败血症,那就会威胁宝宝的生命噢! 3。
脓疱疮 成因及护理 1。新生宝宝皮肤娇嫩,角质层不完备,洗擦时很容易破损,为细菌的停留入侵造成机会。
2。新生宝宝穿的衣服、衣领及纽扣过厚过硬,擦损皮肤;或穿着存放已久的衣服,或旧的未消毒衣物。
3。新生宝宝脓皮疹多见于与鼻腔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护理人员接触者,如果发现有这种情况,例如母亲鼻部带菌,应隔离或滴鼻消灭带菌状态,戴口罩和洗手也是必要的。
4。新生宝宝皮肤皱褶的地方,容易潮湿积垢,为细菌繁殖提供方便。
因此,护理新生儿时不可不注意。 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脓疱疮的发生,平时宜避免损伤皮肤,勤洗澡、勤换衣裤。
出汗多时要随时用干毛巾或手帕吸干,使皮肤保持干燥清洁。有人主张用0。
5%新霉素油膏或杆菌肽油膏(每克内含400~500单位)敷于新生儿脐周围,可以预防皮肤感染。妈妈抱孩子前必须洗手,洗手时可采用含3%六氯酚肥皂。
预防脓疱疮最主要是注意皮肤卫生;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皮肤损伤;发现患者及时隔离,尤其在托幼机构,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要煮沸消毒。 传染性 脓疱疮不仅在新生宝宝中多见,更应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脓疱疮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又名脓疱病、接触传染性脓疱疮,俗称“黄水疮”。
患病的宝宝很容易通过搔抓感染部位,将感染散播给自身其他部位或其他宝宝。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