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型腹泻怎么办?
现在已经是夏季了,虽然我们可以穿五颜六色非常漂亮的衣服了,但是腹泻也会敲敲的找上你了。腹泻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拉肚子,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而且有些人腹泻还非常的严重,动不动就会出现。那么腹泻和什么有关系呢,中医治疗腹泻的秘方有哪些呢,腹泻有哪些原因呢,一起来看看。
目 录
1中医对付不同腹泻有妙招
1、伤食型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泄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治宜去积消食,主要采用消导之品,以助脾胃消化,同时应节制乳食,常用方剂为保和丸加减。
2、风寒型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治宜祛寒化湿,主要采用芳香化湿药品,以疏风散寒化湿,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3、湿热型
常见症状有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或伴泛恶,肢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治宜清热利湿,常用加味葛根芩连汤。
4、脾虚型
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泄,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常反复发作。治宜健脾止泻,主要采用健脾益气止泻药品,以健脾理气化湿,常用加味参苓白术散。
2经期腹泻什么原因
你遇到过经期腹泻的尴尬吗?
一般来说,月经一来就拉肚子,多是跟经期盆腔充血及分泌的前列腺素影响有关。
在月经来临之前,体内会分泌出大量的前列腺素来促使子宫平滑肌在月经期能起到收缩止血的效果,而子宫在收缩过程中,也可能会刺激到其附近的直肠而引起腹泻,同时,体内分泌的这些前列腺素也可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使其蠕动加快而出现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月经一来就腹泻,多与脾虚肾弱的体质有关,脾虚时,可因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而出现泄泻,肾虚时,也可因不能温煦脾阳而导致泄泻。
3脾虚型腹泻怎么办
归脾丸和益气丸及附子理中丸都不错。但现在的中成药都要打折扣。最好用中药自己熬。治疗脾虚的药方:党参5g,白术5g,茯苓5g,陈皮3g,山楂肉5g,炙甘草3g,炒山药8g,炒黄连5g,炒薏苡仁5g,炒白扁豆8g,藿香3g,炒莲子肉3g,泽泻5g,桔梗3g,芡实5g,炒麦芽5g。水煎服,一日一次。
胃寒者早晚喝点姜糖水,有御寒胃和防治感冒。下面的食疗补汤对治疗胃寒效果也很好,你不妨试试看:
羊肉100克、羊骨头200克、生姜30克,炖汤下面条、炖菜、喝汤等。作用:温胃肠、暖胃肠、养胃肠、保护胃肠粘膜,主治胃寒腹凉。
胃肠寒冷肾阳虚者,用羊肉500克,当归30克、生姜30克熬咸汤食用,每日1-2次,有很好的缓解和调理效果。
脾虚肾虚吃什么好
多吃补血补气的东西。例如:红糖,红枣,补气的如人参,鹿茸等
脾虚湿热吃什么好?
白果黄芪乌鸡汤配方:白果30克,黄芪50克,乌鸡1只(约500克),米酒50毫升。制法:将乌鸡去内脏、头足,洗净,把白果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口,与黄芪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酒及水适量,用文火炖熟,调味即可。功效:健脾益气,固肾止带。用法:分次饮汤食肉。
扁豆山药茶配方:白扁豆、山药各20克。制法:将白扁豆炒黄,捣碎,山药切片,二者水煎取汁,加糖令溶。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带。用法:代茶频饮。
三味薏米羹配方:薏米、山药、莲子各30克。制法:以上三味洗净,加水适量,用文火熬成粥。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带。用法:早晚食用,连用7日。
上文中介绍了一些治疗脾虚腹泻的方法,脾虚就会很容易导致腹泻,所以需要进行中药或者饮食的调理。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服用西药进行调理。多吃点可以健脾的食物,当然饮食健康饮食很重要的,油腻的食物、辛辣的食物、高热量的食物、脂肪高的食物等都要少吃。
4腹泻长久不好老中医有三招
一、脾肾为本,重在益火
补土泄泻论治,一般以暴泻、久泻为纲。暴泻责之湿盛,久泻咎于脾虚,因此久泻多从脾论治。盖“脾虚则健运无权,湿浊内生,泄泻以成”。久之则脾病及肾,命火式微。釜底无薪,火不暖土,脾肾同病,恒以久泻不止,水谷不化,肠鸣腹胀,腹部隐痛,甚则五更泄泻,舌淡苔薄,脉象沉细作为辨证的依据。
“脾旺不受邪”,“脾肾为本,重在益火补土”,故治疗上多健脾运中为主,佐以温肾益火。用药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量宜加大,旨在脾旺方能磨谷。泻久体虚配用芪、升、柴益气升清,鼓舞脾气。泻下滑脱不固,酌加诃子肉、石榴皮收敛止泻。
至于益火之品肉桂、附子用量宜小,因久泻不仅伤阳,亦且伤阴。且体弱多有不耐桂、附刚愎之剂者,须从督脉着眼,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督脉之气,是敷布命火的动力,通补督脉则阳回,常用仙灵脾、鹿角霜、菟丝子、补骨脂、赤石脂等温肾壮督之品,以振奋肾阳,温壮督脉,往往获验。
二、虚实夹杂,贵在补泻
并施慢性泄泻,迭治不愈,缠绵难解者,辨证往往既有脾虚气弱的一面,又有湿热滞留的存在,呈现虚实夹杂的征象,所以在治疗上,既要补脾敛阴,又需清化湿热,才能取得效果,余之仙桔汤即据此而设,主治脾虚湿热型慢性泄泻。适用于久泄便溏,夹有黏冻,纳呆肠鸣,腹胀乏力,苔腻舌尖红,脉象细濡等症,包括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急性发作者。
方剂组成:仙鹤草30g,桔梗6g,乌梅6g,白槿花10g,炒白术10g,广木香6g,白芍10g,白头翁10g,炒槟榔2g,甘草5g。
其中仙鹤草除善止血外,并有治痢、强壮之功。《滇南本草》载“治赤白痢”。个人体会本品不仅可治痢,还能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而对脾虚湿热型慢性泄泻最为有益,可谓一药数效。
桔梗《别录》载“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大明》载“养血排脓”;《本草备要》载治“下痢腹痛”。久泻用其排脓治痢,凡大便溏泻夹有黏冻者,用桔梗甚效。
白术、木香健脾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善治泄泻而兼腹痛者,腹痛甚者可加重白芍、甘草之用量,白芍用至15~30g。
5腹泻怎么调理
寒湿泻
表现: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恶心呕吐。
治法:散寒化湿。
药茶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白蔻仁5克。
我们将藿香、佩兰和白蔻仁这三药捣成粗末状,然后放在保温瓶里面,加入适当的开水冲泡,十分钟之后就可以喝了,边喝边加开水,每天一剂。
伤食泻
表现: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致舌苔垢浊或厚腻。
治法:消食导滞。
药茶方:麦芽30克、鸡内金10克、粳米30克、茶叶5克。上药共放锅内,用小火焙黄,略捣碎后,放保温杯中,用沸水泡20分钟后即可当茶饮用,边饮边加开水,每天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