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高血脂是可以艾灸的。艾灸可以有效刺激身体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可以防治多种疾病,对高血脂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高血脂艾灸常用穴位神阙穴肚脐的正中部。温和灸。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功效: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足三里位于膝盖下方凹陷约横指宽的地方,左右各一。患者自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功效:抢庄和保健集体,改善集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增强免疫力。悬钟穴从脚踝外侧的中央最高处,往正上方横指宽,在小腿外侧的腓骨中央可以摸到一个小凹陷的位置,即是悬钟穴。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5-1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调和气血高血脂辩证艾灸穴位痰浊内阻症状:血脂高出正常范围,患者形体肥胖,心悸眩晕,胸脘痞满,乏力倦怠,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水,舌淡体胖苔腻,舌边有齿痕。治法:1.选穴:丰隆中脘三焦俞阳池2.定位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向上数8寸,距胫骨前缘2寸。中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三焦俞:在背部,第一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阳池:在腕背横纹上,两骨之间凹陷处。3.方法曼法艾炷隔姜灸,每穴5~7壮,待其将要燃尽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每日或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坚持施灸。脾胃湿热症状:食多容易饥饿,形体偏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苦口干,心烦头昏,舌红苔黄腻。治法:1.选穴:公孙、内关、中脘、足三里2.定位公孙: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即足大趾后方与其相连的最长的一段骨头)基底前下方。内关:在前臂内侧,腕横纹f二2寸,两骨之间凹陷处。巾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3.方法灸法艾条雀啄灸,每穴10~15分钟,灸至穴位红润灼痛为度,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肝肾亏虚症状: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口干舌燥,胁肋疼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治法:1.选穴:肝俞、肾俞、足三里、悬钟2.定位肝俞: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肾俞: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悬钟: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与肌腱之间凹陷处。3.方法灸法艾炷无瘢痕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10壮,灸至局部温热红晕不起水泡为度,每日l次,20次为1个疗程。高血脂对症艾灸穴位高脂血病常伴有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胸闷心悸1.选穴:膻中、心俞2.定位膻中:在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心俞: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3.方法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日1次,症状消失即止。乏力1.选穴:气海、百会2.定位气海: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百会:在头顶部,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中点,或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3.方法: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口1次,连续灸至乏力消失为止。高血脂艾灸注意事项1.灸法治疗高血脂病可获较好疗效,患者应耐心坚持长期施灸。2.可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更佳。3.饮食尽量清淡,少食海鲜等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忌食肥腻、酸辣等刺激性及煎炸食物,坚持低盐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