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婴儿白细胞高的原因
上呼吸道感染
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其症状包括咳嗽、发烧、打喷嚏、流鼻涕等,俗称感冒。95%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不是退烧药。病毒感染发高烧并不意味着使用抗生素;咳嗽可以用化痰咳嗽药,但不一定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灾害:
1.慢性腹泻、发育迟缓、过敏引起的哮喘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2.菌群耐药性问题,医院细菌特别耐药,超级细菌在医院(所以孩子感冒不立即去医院,最初是病毒感染,去医院容易感染更严重的耐药细菌。
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并不完全是疾病的表现,因此有生理和病理的增加。生理上升可见于剧烈运动、体力劳动、炎热和寒冷、饱餐或沐浴、情绪紧张、饥饿低血糖、妇女月经和排卵、妊娠末期、分娩等。其各种生理因素的刺激下,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可能会增加,导致边缘白细胞进入循环。在这些情况下,白细胞的升高是暂时的,去除影响因素会迅速恢复。病理上升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感染程度往往与白细胞数量的增加成正比,但老年人的反应能力下降,感染可能不明显。另一个需要特别警惕的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的原因是造血系统疾病。此时,白细胞可能会增加到正常人的几倍或几十倍以上,需要进一步的血液涂层、骨髓穿刺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来明确诊断。此外,白细胞计数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也会增加。二、白细胞有哪些种类?
血液中有五种白细胞,从小到大: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类。
颗粒白细胞
颗粒白细胞(颗粒细胞)含有特殊的染色颗粒,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对抗入侵细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御系统。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胺等炎症因子。嗜碱性颗粒细胞中含有嗜碱性颗粒,含有组织胺、肝素和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释放。
偶尔会在人体正常粪便中看到一点白细胞,所以粪便检查中的白细胞数量可以作为肠道炎症的依据。
无颗粒白细胞
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在内的无颗粒白细胞无细胞质颗粒。
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它被认为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将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移到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也是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御系统,具有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是具有特殊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成人白细胞数为(5~9)×10^9/L,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单核细胞占0.03~0.淋巴细胞占0.20~0.40。儿童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成人。不同的生理状态(如妊娠)会导致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发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各种白细胞的防御和保护作用各不相同。白细胞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御。不同类型的白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身体的防御反应。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血管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只有6~8小时。它们很快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进入组织后不再返回血液。大约一半的中性粒细胞在血管中随血流循环。通常,白细胞计数只反映这部分中性粒细胞的情况;另一半附着在小血管壁上。同时,骨髓中储存了大约2个.5 x 10比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可以在需要时立即动员这部分粒细胞进入循环血流。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非特异性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在身体抵抗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吞噬活性,可以吞噬细菌、衰老的红细胞、抗原复合物和坏死细胞。中性粒细胞含有大量的溶酶体酶,能彻底分解吞噬细胞的细菌和组织碎片。中性粒细胞吞噬数十种细菌后,自身解体,释放出来的各种溶酶酶可以溶解周围组织形成脓液。
嗜碱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的细胞中含有深碱性染色的大颗粒,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肝素、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A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肝素具有抗凝作用,有利于保持血管通畅,使吞噬细胞能够顺利达到抗原入侵部位。此外,肝素还可以作为脂酶的辅助基础,增强脂酶的作用,加速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的过程。
嗜碱粒细胞释放的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某些异物(如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同时释放的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A可以吸引嗜酸粒细胞,聚集在局部,限制嗜碱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嗜酸粒细胞
血液中嗜酸粒细胞数量昼夜波动明显,早晨细胞数量减少,午夜细胞数量增加。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的昼夜波动密切相关。当血液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增加时,嗜酸粒细胞数量减少;当糖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细胞数量增加。嗜酸粒细胞具有较弱的吞噬作用,但一般认为它们在抗细菌感染防御中不起主要作用。体内嗜酸粒细胞的主要作用是:①限制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快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②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嗜酸粒细胞增多常伴有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
单核细胞
当单核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流时,它们仍然是未成熟的细胞。它们在血液中停留2~3天后迁移到周围组织。细胞体积继续增加,直径可达60180μm,溶酶体颗粒和线粒体的数量也在增加,成为成熟的巨噬细胞。与其他血细胞相比,单核细胞含有更多的非特异性脂酶,可以消化某些细菌(如结核杆菌)的脂膜,吞噬更多、更大的细菌和颗粒。激活的单核一巨噬细胞可以产生和释放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等多种细胞毒因子,参与其他细胞生长的调节。单核一巨噬细胞在诱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的主要类别,主要参与身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淋巴细胞根据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功能分为T细胞和B细胞。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此外,血液中还有一种淋巴细胞,它们的表面标志表明它们既不属于B细胞,也不属于T细胞.所以叫裸细胞(null cell),血液中淋巴细胞总数约占5%110%。被关注的裸细胞有杀伤细胞(killer cell.K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K细胞的杀伤作用是抗原依赖性.但其抗原是非特异的。而NK细胞的杀伤作用不依赖于抗原和抗体的存在.它对杀死肿瘤细胞有重要作用。能激活干扰素NK白细胞介素12可以刺激细胞NK因此,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的杀伤作用。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加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的增加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炉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果感染非常有限和轻微,白细胞总数仍然正常,但分类检查显示叶核百分比增加;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加超过10×109/L,伴有轻度核象左移;严重; 感染总数常显著增加,可达20×109/L以上伴有明显核象左移;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多,常达(20~30)×109/L。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和一过性缺氧有关;安眠药等化学物质*中毒时,常见白细胞数量增加,甚至可达20×109/L或更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慢性肾炎尿毒症等代谢性中毒也常见于白细胞增多。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白细胞长期持续增多,最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其次也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此时,总数常达(10~20)×109/L或更多,可能有明显的核象左移现象,并呈所谓类白血病反应。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一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等,可导致白细胞减少;一些血液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三少;电离辐射(如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可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白细胞因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而损伤减少;白细胞因各种原因而减少。
酸性粒细胞strong>
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和精神疾病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具有吞噬和趋化作用。肠内寄生虫抗原与肠内结合IgE接触肥大细胞时,后者脱粒释放组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手术预后和烧伤患者的测定。淋巴系统恶性疾病、血液病、慢性白血病等肿瘤性增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可达10%以上,可见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术后严重组织损伤、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嗜碱性粒细胞
它具有趋化和弱吞噬作用。它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症转移、铅和铋中毒中更为常见。罕见的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常增加,可达20%以上,多为幼稚型。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性癌症也可见增加。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淋巴因子分泌。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见淋巴细胞增多;部分感染,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如百日咳)、结核感染恢复期等。排斥反应发生在肾移植后,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在排斥早期增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淋巴瘤前者为慢性型,主要为白血病成熟淋巴细胞,急性型为原始淋巴细胞,可导致白细胞总数增加;后者主要是原始和年轻的淋巴细胞。新生儿和儿童的生理性增加。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长期接触辐射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的人群。当严重化脓性感染时,淋巴细胞相对减少,因为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
单核细胞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略多于成人,平均为9%。出生后2周的婴儿可以增加生理单核细胞,超过15%。
在某些感染中,病理多。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也可以看到单核细胞的增加;当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浸润和小米结核时,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会显著增加。在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的单核细胞暂时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可见幼稚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也可见增多。除贫血、白细胞减少等外,白细胞分类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