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狂犬病的病因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狂犬病毒含5种蛋白,即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及基质(M)等。狂犬病与乙酰胆碱的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噬神经性。传染源主要是病犬,其次是病猫和病狼。人被生病动物咬伤后,动物唾液中的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起疾病,少数患者也可能因眼结膜被生病动物唾液污染而生病。
狂犬病一般易感,猎人、兽医、饲养动物的人更易感。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感染肌细胞,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中小量增殖,然后侵入附近的周围神经。然后病毒沿着周围神经的轴向索向中枢神经扩散,不延缓血液扩散,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的神经元。病毒在灰质中大量复制,沿神经下降到唾液腺、角膜、鼻粘膜、肺、皮肤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对宿舍的主要损害来自内基小体,即其废弃的蛋白质外壳聚集在细胞中形成的嗜酸性颗粒。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也是本病实验室诊断的指标。
感染后并非所有人都发病。约15%~20%的人被病犬咬伤,约50%~60%的人被病狼咬伤。其发病因素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伤口处理、衣着厚度和疫苗注射有关。2、狂犬病10天观察法的含义
十天观察法是指被牲畜咬伤后,等待十天观察牲畜是否死亡,判断牲畜是否患有狂犬病。由于中国狗数量大,免疫力低,狂犬病十天观察法遇到瓶颈。
十日观察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狂犬病防治方法之一,即被有疾病症状或与健康猫(狗)行为异常的狗(猫)等热血动物咬伤后,应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观察咬人的猫(狗)。如果猫或狗在10天内没有因狂犬病死亡,可以终止狂犬病预疫。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狂犬病暴露防治工作规范》(2009年版),如果被咬伤或抓伤出血,(Ⅲ级暴露),就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这是预防狂犬病最权威的方法。但只有10%的咬伤出血病例会选择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十日观察法是正确的,但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是不可行的。 特别是在农村,有时甚至找不到咬狗。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狗免疫率很低,只有10%的狗接受免疫。还有一个实问题是谁负责观察咬狗。 此外,流浪狗控制问题也是无法实施的因素之一。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是控制狗,而多头管理导致流浪狗被控制的盲点。《十日观察法》是在70%狗免疫的基础上实施的,而我国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首先要解决的是源狗免疫问题。3、应检查狂犬病
1.血液、尿常规和脑脊液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12~30)×109/L不同的是,中性粒细胞一般占80%以上。常规尿检可发现轻度蛋白尿,偶尔为透明管型,脑脊液压力可略有增加,细胞数量略有增加,一般不超过200×106/L,主要是淋巴细胞,蛋白质增加,可达2.0g/L糖和氯化物正常。
2.病毒分离
唾液和脑脊液常用于病毒分离,唾液分离率高。
3.抗原检查
免疫荧光检查采用皮肤或脑活检。
4.核酸测定
采用PCR法测定RNA,唾液、脑脊液或颈、脑脊液或皮肤组织标本阳性率较高。
5.动物接种
小鼠后取脑组织接种标本进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病原体Negri小体。
6.抗体检查
用于早期检测IgM,病后8天,50%的血清呈阳性,15天全部呈阳性。血清中和抗体是在疾病发生后6天测量的。细胞疫苗注射后,中和抗体的效率可达数千,接种疫苗后不超过1:1000,患者超过1:1000。四、狂犬病应该做什么治疗?
1.单室严格隔离,专人护理
安静卧床休息,防止一切声、光、风等刺激。大静脉插管行高营养疗法,医护人员必须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患者的分泌物、粪便及其污染物必须严格消毒。
2.积极做好对症处理,防治各种并发症
(1)神经系统害怕水的人应该禁食和饮酒,以尽量减少各种刺激。痉挛可以给苯妥英,*等。甘露醇、快尿等脱水剂可用于脑水肿,无效时可引流侧脑室。
(2)垂体功能障碍过量的抗利尿激素应限制水分摄入,尿崩症患者应使用垂体后叶升压素进行静脉补液。
(3)呼吸系统吸气困难者切开气管,发绀、缺氧、肺萎缩者给予氧气和人工呼吸,肺炎患者给予物理治疗和抗菌药物。气胸患者,肺复张。注意预防误吸性肺炎。
(4)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多为室上性,与低氧血症有关的人应给予氧气。低血压患者应给予血管收缩剂和扩张补液。心力衰竭患者限制水分,并使用地高辛等强心剂。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者可更换静脉插管;如有上腔静脉阻塞,应清除静脉插管。心脏骤停患者应进行复苏。
(5)其他贫血者输血,胃肠出血者输血补液。高烧者使用冷床垫,体温过低者使用热毯,血容过低或过高者应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