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可以不吃晚餐,但是早餐一定不能少,长期不吃早餐容易生病,这点似乎早已达成共识。然而有个人却向这种习惯提出了疑问,认为吃早餐有害健康!看到这个观点以后,让很多人无所适从,这么多年坚持的,难道竟然是错误的。到底要不要吃早餐呢?
剑桥教授出版了一本新书,在书里,他说吃早餐对健康有害。这条消息在朋友圈里大量传播,很多人看到后非常疑惑。这个书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存在吗?到底还要不要吃早餐?
剑桥大学教授的这本书是真的吗?
消息里说的剑桥大学教授和他的书倒是真的存在。
根据网上搜索的信息,这个教授叫做Terence Kealey,他是一位临床生物化学教授,毕业于哈佛,曾经是剑桥的教授,现在是白金汉的副校长。他出版的新书《Breakfast is a Dangerous Meal》。
不过,这本书也有很多问题。
剑桥教授的说法靠谱吗?
其实,这位教授在这本书中的关于早餐有害健康的说法并不靠谱。
首先,他出版的这本书只是一本科普书籍,并不是一个学术书籍。
在这本书中,他更多是在讲述自己得糖尿病后的一些个人生活经历和感悟,顺带在讲一些关于餐后血糖、胰岛素抵抗等科学知识。
不过,由于他本人并不是食品营养、医学方面的专家,也没有系统的研究过糖尿病、血糖等内容,他对糖尿病、血糖、胰岛素抵抗等等观点其实都并不代表科学界观点。
在白金汉的官网中关于他的个人介绍写着,他的研究领域是人类实验皮肤病学(human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所以,在糖尿病领域,他是一个外行,跟很多普通大众是一样的,他写的书也并不能代表科学界的观点。
其次,名牌大学教授(比如这个消息中的“剑桥大学教授”)并不能等同于科学。
真正的科学验证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如对暴露于某危险因素人群的长期队列观察、随机分配受试对象、采用盲法以排除实验人员和受试者的主观影响等,严格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做到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而提出Kealey教授得出结论之前并没有进行任何长期的大人群队列观察研究和科学实验,所能提出的例证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情况,而且还很难考证是否真实。
他只凭餐后测量自己的血糖发现有明显升高就认为吃早餐对身体不利,是明显站不住脚的。实际上,人餐后血糖快速升高是完全正常的,餐后不升高反而说明人体存在健康问题。所以,他这本书里分享的自己个人案例,没有经过科学方法进行验证,不能得出“吃早餐是危险的”这个结论。
总的来说,这本书虽然是名牌大学教授出版的,但是它并不代表营养学界共识观点。
到底要不要吃早餐?
实际上,吃早餐并不会有害健康,而且,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规律吃早餐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早餐是日常膳食的一部分,每天吃早餐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我国膳食指南也推荐我们要规律饮食,规律一日三餐。
早餐作为一天的第一餐,对膳食营养摄入、健康状况和工作或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如果不及时补充就会出现饥饿感,大脑的兴奋性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这是由于缺乏食物的及时供给,体内能量供应不足。
除了能量不足,不吃早餐也容易引起其他营养素的不足,继而影响人们的精神和工作状态。有研究发现,儿童不吃早餐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很难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的补充,上午的工作和学习状态也会大打折扣。
如何健康吃早餐?
我国最新膳食指南建议我们要规律三餐, 早餐也应该规律地吃。
健康早餐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保证食物种类多样、搭配合理。怎么做?主要从保证数量充足、质量达标两方面做起。
所谓数量,就是说早餐要吃饱。所谓质量,就要吃得营养。
早餐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但是吃早餐也要注意科学,在食物的搭配上,可以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或者是全谷物和蛋奶等。而且吃早餐还要养成规律的习惯,千万别总是拖到9点以后才吃,这样早就过了早餐的时间点,容易导致中午吃不下去,下午肚子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