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酒常用制备方法
几种药酒常用制备方法
人类最初的饮酒行为虽[文]然还不能够称之为饮酒[章]养生,但却与养生保健[来]、防病治病有着密切的[自]联系。学者一般认为,[证]最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书]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报],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名]发酵而成。由于许多野[中]生水果是具有药用价值[心]的,所以最初的酒可以[文]称得上是天然的“药酒[章]”,它自然对人体健康[来]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自]用。当然,这时人类虽[证]然从饮酒得到了养生的[书]好处,但他们可能并没[报]有明确的养生目的。
酒之性能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名]大同小异。一般而论,[中]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心]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文]散、疏导,所以酒能疏[章]通经脉、行气和血、蠲[来]痹散结、温阳祛寒,能[自]疏肝解郁、宣情畅意;[证]又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书],故还能补益肠胃。此[报]外,酒能杀虫驱邪、辟[名]恶逐秽。《博物志》有[中]一段记载:王肃、张衡[心]、马均三人冒雾晨行。[文]一人饮酒,一人饮食,[章]一人空腹;空腹者死,[来]饱食者病,饮酒者健。[自]作者认为,这表明“酒[证]势辟恶,胜于作食之效[书]也。”
酒与药物的结合是饮酒[报]养生的一大进步。酒之[名]于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中]作用:1.酒可以行药[心]势。古人谓“酒为诸药[文]之长”。酒可以便药力[章]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来]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自]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证]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书]2.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报]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种[名]良好的有机溶媒,大部[中]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心]溶解、需用非极性溶媒[文]溶解的某些物质,均可[章]溶于酒精之中。中药的[来]多种成分都易于熔解于[自]酒精之中。酒精还有良[证]好的通透性,能够较容[书]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报]中,发挥溶解作用,促[名]进置换和扩散,有利于[中]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心]果。3.酒还有防腐作[文]用。一般药酒都能保存[章]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来]变质,这就给饮酒养生[自]者以极大的便利。
药酒常用制备方法
药酒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证]要有冷浸法、热浸法、[书]渗漉法及酿制法。
1.冷浸法:将药材切[报]碎,炮制后,置瓷坛或[名]其它适宜的容器中,加[中]规定量白酒,密封浸渍[心],每日搅拌1~2次,[文]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章];共浸渍30天,取上[来]清液,压榨药渣,榨出[自]液与上清液合并,加适[证]量糖或蜂蜜,搅拌溶解[书],密封,静置14日以[报]上,滤清,灌装即得。[名]
2.热浸法:取药材饮[中]片,用布包裹,吊悬于[心]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文]完全浸没包裹之上;加[章]盖,将容器浸人水液中[来],文火缓缓加热,温浸[自]3~7昼夜,取出,静[证]置过夜,取上清液,药[书]渣压榨,榨出液与上清[报]液合并,加冰搪或蜂蜜[名]溶解静置至少2天以上[中],滤清,灌装即得。此[心]法称为悬浸法。此法后[文]来改革为隔水加热至沸[章]后,立即取出,倾人缸[来]中,加搪或蜂蜜溶解,[自]封缸密闭,浸渍30天[证],收取澄清液,与药渣[书]压榨液合并,静置适宜[报]时间后,滤清,灌装即[名]得。
3.渗漉法:将药材碎[中]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心]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文]60~70%的浸出溶[章]媒均匀湿润后,密闭,[来]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自],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证]用。另取脱脂棉一团,[书]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报]垫铺在渗漉筒(一种圆[名]柱型或圆锥型漏斗,底[中]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心]制液体流出)的底部,[文]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章]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来]每次投入后,均要压平[自]。装完后,用滤纸或纱[证]布将上面覆盖。向渗漉[书]筒中缓缓加入溶媒时,[报]应先打开渗漉筒流出口[名]的活塞,排除筒内剩余[中]空气,待溶液自出口流[心]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文]添加熔媒至高出药粉数[章]厘米,加盖放置24~[来]48小时,使溶媒充分[自]渗透扩散。然后打开活[证]塞,使漉液缓缓流出。[书]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浓度[报],也可以将初次漉液再[名]次用作新药粉的溶媒进[中]行第二次或多次渗漉。[心]收集渗漉液,静置,滤[文]清,灌装即得。
4.酿制法:即以药材[章]为酿酒原料,加曲酿造[来]药酒。如《千金翼方》[自]记载的白术酒、拘杞酒[证]等,都是用此方法酿造[书]。不过,由于此法制作[报]难度较大,步骤繁复,[名]现在一般家庭较少选用[中]。
注意事项
1.饮量适度:这一点[心]是至关重要的。古今关[文]于饮酒害利之所以有较[章]多的争议,问题的关键[来]即在于饮量的多少。少[自]饮有益,多饮有害。宋[证]代邵雍诗日:“人不善[书]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报]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名]。饮多成酪酊,酪酊身[中]遂疴;饮和成醺酣,醺[心]酣颜遂酡。”这里的“[文]和”即是适度。无太过[章],亦无不及。太过伤损[来]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自]起不到养生作用。
2.饮酒时间:一般认[证]为,酒不可夜饮。《本[书]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报]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名]。既醉且饱,睡而就枕[中],热拥伤心伤目。夜气[心]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文]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章]生疮,动火助欲,因而[来]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见[自],之所以戒夜饮,主要[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书]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报]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名]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中]散走窜之物,又扰乱夜[心]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文]伤人之和。此外,在关[章]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来]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自]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证]而论,认为冬季严寒,[书]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报]。
3.饮酒温度:在这个[名]问题上,一些人主张冷[中]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心]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文]为,酒性本热,如果热[章]饮,其热更甚,易于损[来]胃。如果冷饮,则以冷[自]制热,无过热之害。元[证]代医学家朱震亨说:酒[书]“理直冷饮,有三益焉[报]。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名]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中],可以补气;次得寒中[心]之温,可以养胃。冷酒[文]行迟,传化以渐,人不[章]得恣饮也。”但清人徐[来]文弼则提倡温饮,他说[自]酒“最宜温服”,“热[证]饮伤肺”、“冷饮伤脾[书]”。比较折中的观点是[报]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名]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中]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文]。
4,辨证选酒:根据中[章]医理论,饮酒养生较适[来]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自]迟缓者、阳气不振者,[证]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书]阻、有瘀滞者。这是就[报]单纯的酒而言,不是指[名]药酒。药酒随所用药物[中]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心]能,用补者有补血、滋[文]阴、温阳、益气的不同[章],用攻者有化痰、燥湿[来]、理气、行血、消积等[自]的区别,因而不可一概[证]用之。体虚者用补酒,[书]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报]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名]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中]酒宜清。有意行药酒养[心]生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文]下作选择。
5.坚持饮用:任何养[章]身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来]以恒,久之乃可受益,[自]饮酒养生亦然。古人认[证]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书]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报]孙思貌说:“凡服药酒[名],欲得使酒气相接,无[中]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心]。多少皆以和为度,不[文]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章]也。”当然,孙思貌只[来]年累月、坚持终生地饮[自]用,他可能是指在一段[证]时间里要持之以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