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症俗称“鸡盲眼”。有后天性与先天性两类,后天性者,多由维生素A缺乏,或营养吸收失调引起。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者,白天视力良好,只是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地方,则视力甚弱,并感眼睛干涩,流泪等。多因久病虚赢,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导致肝虚血损,精气不能上承,多见于小儿,伴有腹大,面黄肌瘦,头发稀疏、舌质淡、苔腻、脉细无力。治疗时应首先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先天性者多由遗传所致。以视网膜色素变性最为典型,有夜盲、视力狭窄,眼底色素沉着三大主征。视网膜光感受器功能异常,大多数病例视植细胞受累更为严重,使得患者夜视力受损更重。患者早期即有夜盲症状,但中心视力可正常。最初视野出现环形暗点,以后随着病情的缓慢发展,视野呈向心性缩小,夜盲症状逐渐加剧,直至日间行路亦感困难。后期视野成为管状,甚至陷于失明。有多种遗传方式,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连锁隐性遗传。近亲结婚所生的子女最为常见。约1/3为散发病例。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已有本病患者150万人,是眼底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中医称“高风内障[文]”,对早期病例,应用[章]中医综合疗法,常可收[来]到较好的疗效。其具体[自]治法,除辨证论治外,[证]常采用肝肾双补或五脏[书]兼补之法。前者的首选[报]方,有十全明目汤(熟[名]地、枸杞子、桑椹子、[中]蒺藜子、覆盆子、楮实[心]子、菟丝子、决明子、[文]车前子),后者的首选[章]方,有全真散(党参、[来]黄芪、熟地、当归、枸[自]杞、枣仁、龟甲、五味[证]子、淮山、黄精、肉苁[书]蓉)。守方多服,缓以[报]图功。不但视力有可能[名]提高,夜盲、视野缩小[中]也会得到改善。配合针[心]灸治疗,更是中医治疗[文]本病的一大特色。常用[章]的针刺穴位有睛明、球[来]后、风池、养老、肾俞[自]、肝俞、足三里、足光[证]明、三阴交等,远近配[书]合,每次选用3—4个[报]穴位,中等刺激,每天[名]一次,留针30分钟,[中]15次为1疗程。梅花[心]针、耳针、头针、埋针[文]、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章]、穴位按摩均可配合使[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