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与糖尿病
当今社会,慢性病正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糖尿病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从病友患病到疾病发展,再到后来出现并发症,一般要经历几年到几十年的过程。中医所谓“久病入络”,指的就是一些慢性病,在经历了很长时间后,最终都会侵犯到患者的血管(入络),并且时间越久,程度越严重。
糖尿病患者后期出现的并发症,无论是眼和肾脏等微血管病变,还是脑及心脏等大血管病变,归根结底都是血管的问题,可见瘀血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说明已经在体内出现瘀滞,并不能说没有症状机体就不存在瘀血。因此中医专家为您敲响警钟,最好早诊断,早治疗,尽量把这种造成疾病恶化的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时晚矣”(口渴了打井,战争来了才想起磨制兵器,已经晚了)。中医提倡“治未病”,指的就是无病先防,已病防变,防患于未然,就是这个道理。
活血化瘀诸法
既然糖尿病患者血瘀的几率非常高,在接受治疗前,最好能够了解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瘀血。
从致病因素来看,无外乎两种:正虚、邪实。所谓无虚不致瘀,虚又分为气、血、阴、阳之虚,五脏六腑之虚。如果我们把人体的血管、脉络比作河道,血液比作水流,当河道里没有淤积大量的泥沙、水草时,水流是一派畅通的景象;当机体出现了问题,血流不畅自然产生瘀血。
1。气虚:当河流具有奔腾之势,就可以冲走淤泥、浊物,保持河道通畅。但水流之势减慢,泥沙则会滞留,河道就容易阻塞,这就好比气虚致瘀,当人体气不足时带动血行的力量减弱,血液就会瘀滞。临床上凡有倦怠、疲乏、精力不充沛、声低息微的患者多容易发生气虚瘀血。
对于这种气虚致瘀的类型来说,益气是关键,气足血畅之后,河道里纵容有污泥浊水,滔滔大河之势也能够荡涤一切。
2。阳虚:它的本质是气虚之甚,气虚日久转化为阳虚,症状是在气虚的基础上伴有一些畏寒怕冷的寒象。仿佛寒冷的冬天,河流结冰,水流不畅一个道理。治疗上适宜使用温阳药加活血药,以达到活血化瘀之目的。
3。血虚:犹如狭窄的河道比起宽广的河道来,水流不充沛,河道容易堵塞。解决方法就是尽量增加血流量,使血流充足,就不易瘀阻。临床上有结膜、面色偏于苍白,心悸,头脑不清爽症状的患者多容易发生血虚瘀血。治疗方法以养血化瘀为主。
4。阴虚:其本质是血虚之甚,有虚火的存在,耗伤阴血,就好比骄阳炙烤着河道,在这种煎熬下,河水蒸发变快,水流变小,河道显得相对淤阻一样道理。症状有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的患者容易发生,治疗以养阴化瘀为宜。
人体瘀血不但分气血阴阳,又分脏腑。到底哪个脏腑虚,是阴阳还是气血虚,是否存在多个脏腑俱虚,或是阴阳俱虚的情况,具体该如何判断?这就需要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医生来帮您了。
活血化瘀药物的选择
中医选择活血化瘀药无外乎有补气活血、温阳活血、养血活血、滋阴活血药物,另外还有偏重于四肢部位的藤类活血药、破瘀力量较强的虫类活血药、针对包块的散结活血药等几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类药又包含很多不同的药物,而每一味药又有性味归经的不同,药物偏性的不同。因此医生在考量一个药物是否适合时,不但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切合病情,还需要因人而异,这样经过准确辩证选择出的药物非常适合患者。
专家提醒大家,活血化瘀绝对不是几味活血药物的简单罗列,在选择活血药时,千万不能人云亦云,要综合考虑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等,并结合病人病情,个体化治疗,方能有效果。那种自行判断,自行服药物的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病友不具备专业的辩证思维能力,考虑问题往往不全面,选药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如果一旦用药不当,与病机违背,不但不能获益,反而使病情更加严重。
总之,人是一个整体,不能单纯为了指标而生活,最佳的状态是在血糖、血脂等指标达标的基础上,拥有充沛的“精气神”,拥有令人满意的寿命。为达到这一目的,希望广大糖尿病患者增强健康意识,对活血化瘀有正确的认识,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