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一些病的调理和治疗中发现热敷,为什么要选择热敷这种方法,热敷有哪些功效,又有哪些误区要避免呢?
中医认为"温则通,通则不痛"。当身体出现小疼痛时,可以采用热敷,热敷是一项很好的保健疗法。热敷我们一般选择毛巾热敷(热水袋,暖宝宝都可以),选择洁净的毛巾,浸泡在40-45摄氏度的热水中,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
中医热敷的常见十大功[文]效
一、改善头晕:
将热毛巾放在后脑勺,[章]每次数分钟,这样可刺[来]激后脑勺的穴位,可改[自]善部分患者的头晕症状[证],还可提高反应力和思[书]维能力。
二、治落枕:
轻微落枕可用热毛巾敷[报]患处,并配以颈部活动[名]。头部慢慢向前弯,轻[中]轻向前后左右侧转动。[心]
三、缓解眼疲劳:
用毛巾热敷可促进眼周[文]的血液循环,减轻眼睛[章]疲劳,能部分缓解干眼[来]症的症状,还有明目健[自]脑的功效。
四、预防耳聋:
用毛巾敷在耳上或轻轻[证]擦揉,可改善耳部血液[书]循环,预防因缺血引起[报]的功能性耳聋。
五、防治颈椎病:
早期颈椎病症状,如脖[名]子发硬、酸痛或受凉后[中]出现轻微疼痛,可用毛[心]巾热敷改善症状,促进[文]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章]挛,预防颈椎病。
六、缓解慢性腰椎疼痛[来]:
腰椎疼痛用毛巾热敷,[自]可缓解局部症状,如病[证]情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书]诊。
七、缓解臀部疼痛:
臀部肌肉僵硬伴有轻微[报]钝痛、酸胀痛,平躺用[名]毛巾热敷疼痛部位,可[中]缓解症状。
八、治疗痛经或寒性腹[心]痛:
女性痛经或因受凉导致[文]的腹痛,可用毛巾热敷[章],能起到化淤、理气止[来]痛的功效。
九、跌打损伤:
运动损伤应激期不能进[自]行热敷,可在损伤发生[证]2-3天后,如不出血[书]也无肿胀,就可用热毛[报]巾热敷缓解症状。
十、去打针造成的硬结[名]:
轻轻敷在打针后起硬结[中]的部位,每次30分钟[心],边热敷边揉,以促进[文]硬结部位血液循环,加[章]速药液的吸收。
热敷的两种方法
方式上,主要分为两类[来],即干热法和湿热法
1、干热法
常用热水袋。用热水袋[自]装入1/2-2/3的[证]热水,将其中的空气排[书]出,拧紧塞子,用布或[报]毛巾包好,放在需要热[名]敷的部位。干热法的穿[中]透力不如湿热法。
2、湿热法
将小毛巾放在热水中([心]或中药煎出液)浸湿后[文]拧干,放在患部,然后[章]盖上干毛巾或棉垫。也[来]可以用热湿毛巾上放热[自]水袋的方法。湿热敷每[证]次可持续20-30分[书]钟。
具体方法:
(1)根据病情选用适[报]当的方剂。
(2)将中草药置于布[名]袋内,扎紧袋口。放入[中]锅内,加适量清水。加[心]热煮沸数分钟。
(3)医者趁热将毛巾[文]在药液中浸透后拧干。[章]根据治疗部位的需要,[来]折成方形或长条形,外[自]敷于患部。待毛巾不太[证]热时,即用另一块毛巾[书]换上(也可放在上一块[报]毛巾的夹层中)。一般[名]换2-4次即可。
(4)患者也可自我治[中]疗。将药袋从锅中取出[心],滤水片刻,然后将药[文]袋放在治疗的部位上。[章]
湿热敷注意事项:
(1)热敷的部位主要[来]是项背、四肢和腰部。[自]
(2)毛巾必须折叠平[证]整,这样不易烫伤皮肤[书],并可使热量均匀传递[报]。
(3)热敷时可隔着毛[名]巾使用拍法,但切勿在[中]热敷时或刚热敷后使用[心]其他手法,否则容易破[文]皮。
(4)热敷的温度应以[章]病人能忍受为度,要避[来]免发生烫伤。对皮肤感[自]觉迟钝的病人尤需注意[证]。
注意:五种情况不宜热[书]敷
1、急性腹痛
在尚未确定腹痛的原因[报]和性质时,热敷会掩盖[名]病情发展,延误诊治。[中]
2、面部三角区炎症感[心]染
如面部患疖、疔及腮腺[文]红肿等,热敷会使局部[章]血管扩张,细菌和病毒[来]易进入血液而扩散到脑[自]内,引起败血症和脑膜[证]炎等严重后果。
3、急性软组织损伤
尤其是损伤初期,热敷[书]会造成软组织内出血肿[报]胀,进一步加重损伤和[名]疼痛。
4、眼部红肿
尤其是急性结膜发炎([中]红眼病),如热敷可使[心]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使[文]病毒扩散到整个眼部,[章]甚至导致眼严重充血。[来]异物入眼(蚊虫、化学[自]品等)引起急性眼睛红[证]肿、痒痛等,热敷会增[书]加刺激,使炎症加重甚[报]至出血。
5、创伤后内脏出血
严重外伤造成的头痛、[名]腹痛,不应热敷。如果[中]颅内或脏器出血或有出[心]血倾向时(家长无法判[文]断),热敷会使出血加[章]重,甚至危及生命。这[来]类患者应当赶紧送到医[自]院救治。
以上是热敷的方法和注[证]意事项,在操作前一定[书]要多了解,再行热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