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是指在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操作对宫颈及宫壁的局部刺激,引起迷走神经自身反射活动,而出现的心血管系统及全身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心律紊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晕、胸闷等症状,重者甚可发生昏厥和抽搐。特别是受术者如患有各类心脏病症,容易导致心脏骤停。因此,预防人流综合反应,特别是心脏病合并妊娠患者人流手术之意外,甚为重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采用针刺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取得较好效果。综观有关资料,几乎均采用体针和电针预防,在选穴上则各有不同。针刺既能防止一般人流反应,且对心脏病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反应亦有明显预防作用。
方法:
- 体针(之一) -
取 穴:
常用穴:内关透三阳络。
备用穴:足三里。
操 作:
一般仅取常用穴。于手术前5min,以3寸28号毫针在内关穴处快速刺入皮内,然后捻转进针,呈45角透向三阳络。深度以三阳络穴处摸到针尖但不刺穿皮肤为宜,得气后留针。在手术开始前、中、后分别以中等度刺激作平补平泻法运针1min,捻转幅度以不超过180为宜。效果不满意时,可以加足三里穴,进针得气后亦以平补平泻手法运针1~3min,不留针。
效 果:
本法有较为确切的预防效果。曾将针刺组与非针刺组各150例比较,表明无论在血液动力学(血压、脉搏)还是全身综合反应的各项观察指标(诸如腹痛、腹胀、腰酸、恶心、胸闷、头晕、抽搐、意识丧失等),均以针刺组效果为优。
注意事项:
(1)本法适用于预防一般的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所选穴位,分别在上、下肢,均不影响手术操作,而常用穴一针透二穴,亦可减轻孕妇多针进穴之不适感及紧张心理。当然要求针刺者手法必须熟练。
(2)除针刺外,尚应注意在手术操作时减少局部的强烈刺激。单纯针灸效果不满意时,可配合肌肉、静脉注射阿托品0.5~1mg,以阻断迷走神经反射等。
- 体针(之二) -
取 穴:
常用穴:中极、关元。
操 作:
常用穴均取。先作妇科双合诊检查,凡妊娠80天以下者针刺中极,80天以上者取关元,针刺深度1~1.2寸左右,得气后留针。于宫颈扩张时起,直至吸刮终末,持续运针,轻或中等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手术结束后,继续留针10~20min,拔针不宜过早,否则仍可出现反应。
效 果:
以上法预防,而100例患有各类心脏病的孕妇在人流时,其反应率为3%,且发病症状亦轻,全部病例未加任何辅助用药均安全度过手术期;而263例生理孕妇人流,不加预防措施,其综合反应发生率为12.54%,有显著差异(P<0.025),表明针灸效果是确切的。
注意事项:
(1)本法主要用于预防心脏病患者的人流综合反应。
(2)二穴针刺深度应视而视视胖瘦而定,以刺到筋膜层为宜。注意不可刺透腹膜,以免造成意外。
- 电针 -
取 穴:
常用穴:水沟、承浆。
操 作:
常用穴均取。于手术前,用 30号 1寸毫针分别以15角刺入,其中水沟穴针尖向上,承浆穴针尖向下,接通脉冲电针仪,频率50次/秒,电流强度以被预防者能忍受为度,诱导15~30min,吸宫时适当加大电流量。待组织吸出后,停止电针。
效 果:
以电针法预防106例,结果无一例发生人流综合反应。
注意事项:
(1)本法亦适用于预防一般的人工流产综合反应。
(2)本法所用二穴,尤其是水沟穴针刺时较痛,应预先向被预防者说明。
- 体针加耳压 -
取 穴:
常用穴:分二组。(1)合谷、三阴交、足三里。(2)子宫、神门、耳中、内分泌、肾、肝、交感(耳穴)。
操 作:
常用穴均取,体穴取双侧,耳穴取一侧。体穴针刺得气后,合谷、足三里用提插加小捻转补法,三阴交施泻法。用30号不锈钢毫针,针刺施以较强刺激量,留针10~30min,只针1次。针后,耳郭以75%酒精消毒,采用生王不留行籽贴压上述耳穴,用手按压3min,施以同等量刺激,以耳郭小血管充盈及耳发热、微痛为度,嘱患者当日观察期间,每30min按压1次。回去后每日自行按压3~5次,5日后将王不留行籽自行取下停止贴压。
效 果:
共观察应用药物流产妇女200例,其中,加针刺治疗组99例和对照组101例。结果,总阴道出血量,特别是后期不规则出血量,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为少。说明本法对预防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有明显效果。
注意事项:
(1)本法主要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防治。
(2)应用于本法无效者可配合用益母草冲剂或生化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