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汉玺教授出身于医学世家的老中医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颇有建树。而且肖老喜静不喜动,他认为只有内心沉静才能更深刻地感受患者的病症。
肖汉玺,山西中医药研究院教授,六代中医世家,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脉诊是医生根据病人的脉搏情况判断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古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并总结出了二十八种脉象,山西中医药研究院的肖汉玺教授对脉诊就尤为重视。
采访山西中医药研究院 肖汉玺 教授
中医诊脉有个规律,就是叫做“五十动法”。就是说诊脉的时候必须摸到病人脉搏跳够五十次以上,才能真正体会到脉搏的真伪。有些病人他刚刚从外面走进来,心跳比较快,那么反映不出他的真实情况来,所以要等他脉静以后,才能整个反映出他的脉搏是真是假。那么有一些脉搏初摸的时候脉搏很小,但是越摸劲越大,这样的病人不能认为他是虚证而是实证。
肖汉玺出生于山西一个中医世家,父亲肖通吾在同代人中很有建树,一本《肖通吾脉诀及脉案》阐释了肖家几代人对诊脉的认识。肖汉玺小学毕业后父亲就叫他跟随学医。当时肖汉玺对中医书籍还看不懂,他父亲就叫他从歌谣背起。
他就捡一些最简单的,你比如说“汤头歌诀”“脉诀”必须死记硬背,那么先背会以后慢慢再消化。你比如说脉搏有二十八种脉,那么第一脉是浮脉,浮脉中医讲浮中沉三部九候,他就让我背,“左寸脉浮是伤风”,“目眩头痛风痰壅”,“浮兼虚迟心气少”,“心事恍惚不安宫”。
就这样肖汉玺从最初的歌谣口诀一直背到《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等。从此肖汉玺和父辈一样走上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从医之路。在诊脉上肖汉玺借鉴许多医学流派,慢慢的在看病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为每位病人切诊都要切上很长时间,他说只有这样才不致于误诊。
这个病人昨天刚刚住院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出检查。那么我们一方面检查一方面给他开点中药,中药就是一个是舒肝和胃降逆的药,给她吃柴胡疏肝散,二陈汤。
长期的临床实践,使肖汉玺大夫总结了一套治疗各类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如今,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越来越高,肖汉玺又把目光投向了这类疾病。在治疗研究中,他发现人们的情绪也是一个致病的重要因素。于是,肖汉玺在治病中非常讲究中医的情志治疗,他认为这样也能达到调理脏腑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
吃饭要注意点,要吃好消化一些、软和一些,这样子消化好了,情绪好了这个病恢复的就快一点。我这个人平时很内向,不怎么爱多讲话,但是每次查房都要给病人多说几句,就是说一个解除他的思想顾虑,让他对疾病有信心,来配合医生治疗。另外对他的病情,该交待的一定跟他讲清楚,这样有利于病人和医生配合。
看病问诊之余肖汉玺大夫喜欢在家里摆弄他的几盆鲜花,饲养他那一缸金鱼,闲暇时还会练上几笔书法,他说这样可以培养他用心专一。
做为中医来讲我们面对的是病人,一时的疏忽都会给病人带来终生的痛苦的,所以我平时喜欢养花养鱼。喜欢这种宁静的生活,那么它能够使我集中注意力,到工作当中同样也是这样子,能够一丝不苟的去对待病人,去抢救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