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家住市区灯塔街的李建明(化名)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称:8月14日这天,他因犯胃病到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就诊,并第一次尝试让医院煎药房代替自己煎药。可是他回家仔细查看以后,发现代煎的中药药液颜色比以前家里煎的要浅很多,而且口感也没有以前浓重,为此,他开始质疑“代煎中药”这项服务。
随着中医的兴起,已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选择中医就诊,为此“代煎中药”服务可是件事关所有服中药患者的大事。在接到电话后,记者立即直奔市中心医院煎药房,准备进行突击采访。
正在当班的一名老煎药工,名叫刘素珍。在说明来意以后,她爽快地带着记者走进了煎药房。刘素珍告诉记者,她这里已经煎了20多年的中药,从最早的炭炉,到煤球炉,再到现在的煎药机。服务的病人也有数万了,但还是第一次看到有记者上门来采访。
煎药房有十几平方大小,地面干净整洁,靠墙的两边放置6台1米多高的煎药机,中间的空地上摆放着两排水桶,每只水桶里放有一只白中带褐的煎药袋,水桶边缘上夹着一张代煎单,上面写有被煎药的药名以及帖数等字样。
“在接到需要代煎的中药以后,先要把中药放在煎药袋里,然后放入水桶,根据药量按一定比例加上适量清水,浸泡一个多小时,然后,连同煎药袋和浸泡的药液一同放进煎药机,由机器按设定时间进行加压加热。水桶边夹的代煎单,是为了避免代煎不同处方中的药在煎药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刘素珍一边介绍,一边打开煎药机的顶盖,将水桶里煎药袋及浸泡的药液一同倒了进去,并盖好盖子。
“从现在起的煎煮和包装过程,均为高温全封闭,我的双手就再也接触不到中药了,因此,大家也不用担心中药被弄脏。”
随后,刘素珍熟练地打开电源,设好煎药时间,然后又转身,打开另一个煎药机的顶盖,清洗机器,开始为另一位病人煎药。
在45分钟以后,房间里传来一阵“哧哧”声,弥漫的中药味也越来越浓,煎药机自动停止工作。刘素珍走上前去,用双手向下转动位于煎药机顶部的转轮,不一会儿,一股黑褐色的中药液,通过耐压耐热导管,在流经两个针筒大小的筒状过滤装置以后,缓缓地灌入另一个透明的密闭容器。随后,位于容器下面的包装机,立即开始采用无毒、无菌的材料对药液进行真空包装。
记者发现,流经筒状装置以后煎好的中药液最后注入到透明密闭容器中的药液,已经经过多层过滤,颜色比较清淡。刘素珍解释说,药液的杂质含量极少,颜色自然会变淡。
根据刘素珍20多年煎药经验来看,颜色深淡还与被煎的中药品种有关,像生地、熟地等中药的汤色,会相对要深一些,而像茯苓、山药等中药的汤色会浅些。传统煎药方法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易发生氧化、水解反应,造成药液颜色较深;而煎药机是在密闭性能良好的容器中进行煎煮,减少了有效成分发生氧化、水解反应的可能性,因此药液色泽较清淡。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刘素珍在每煎好一名患者的中药时,都要进行两次核对登记,而且前来取药的工作人员必须签字核对登记以后,才能将煎好的中药运回中药房,等待患者前来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