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正确喂奶瓶姿势是怎么样的呢
1、摇篮抱法。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坐直,将孩子抱在怀里,用前臂和手掌托着孩子的身体和头部。喂右侧时用左手托,喂左侧时用右手托。放在乳房下的手呈U形,不要弯腰,也不要探身,而是让孩子贴近你的乳房。这是早期喂奶的理想方式。
2、交叉摇篮抱法。与第一种类似,但喂右侧时用右手托,喂左侧时用左手托。
3、橄榄球抱法。如果你是剖腹产,或者乳房较大,这种方式比较合适。将孩子抱在身体一侧,胳膊肘弯曲,手掌伸开,托住孩子的头,让他面对乳房,让孩子的后背靠着你的前臂。为了舒服起见,可以在腿上放个垫子。
4、侧卧抱法。疲倦时可躺着喂奶。身体侧卧,让孩子面对你的乳房,用一只手揽着孩子的身体,另一只手将***送到孩子嘴里。这种方式适合于早期喂奶,也适合剖腹产的母亲。
在孩子未满3个月前最好不采用卧位哺乳。因为小婴儿的头、颈部力量均很弱,一旦母亲哺乳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乳房堵住了孩子的口鼻而孩子又没有足够的力量避开,就可能因窒息而发生意外。只有当孩子4个月后,才具备抬头躲避和用手推开母亲乳房,或用身体动作将母亲惊醒的能力。
宝宝喝奶姿势哪些才是正确的
随着宝宝渐渐长大,肢体动作越来越灵活,常见许多父母开始让宝宝直接躺在床上喝奶。
当然,很多妈妈同时也有疑虑:让宝宝自己躺着喝奶,宝宝会不会溢奶?实际上,让宝宝直接平躺着喝奶,在喝奶的过程中会提高宝宝中耳压力异常的几率,进而影响听力发育。 正确做法:将宝宝头部垫高30度 为了避免中耳积水问题,不论宝宝的年龄多大,都不建议让宝宝直接平躺在床上喝奶。
可以让宝宝自己练习抓握奶瓶,但前提是一定要将宝宝的头部垫高,维持与床呈30度的高度,这样能有效避免中耳压力出现异常。 困扰2:躺着喝奶不拍打嗝,可以吗? 至于妈妈们担心让宝宝直接躺着喝奶,不再拍打嗝,是否也会容易溢奶或担心呛奶的问题。
陈怡伶医师特别表示,平常喝奶就容易呛到或溢奶的宝宝,显示其吞咽能力并不好,吸吮和吞咽不够协调,如果喝完奶之后没有拍打嗝,自然容易呛到。 所以,最好还是帮宝宝拍打嗝。
正确做法:将宝宝头部垫高45度 让宝宝平躺喝奶时,奶水的流速较快,宝宝如果来不及吞咽,自然容易呛奶。因此,陈怡伶医师建议照顾者,应该将宝宝的头部垫高至少45度,让奶瓶与宝宝维持水平而不是垂直90度的角度,以减缓奶水的流速,进而避免宝宝呛奶。
医师解读:平躺喝奶会造成中耳压力异常 针对妈妈们躺在床上哺喂宝宝母乳,以及让宝宝直接平躺在床上用奶瓶喝奶,曾有耳鼻喉科医师进行了一项研究,通过测量两组宝宝在喝奶过程中双耳的压力反应,结果发现,直接躺着用奶瓶喝奶的宝宝,中耳压力异常的几率高达60%,而由妈妈躺着哺喂母乳的宝宝,发生中耳压力异常的几率只有15%。 造成宝宝中耳压力异常的关键,与宝宝喝母乳还是喝配方奶无关,而是与宝宝躺卧的姿势有关。
由妈妈哺喂母乳的宝宝,通常采取侧卧的姿势来吸吮,但是,用奶瓶喝奶的宝宝,通常则是以平躺的方式来喝奶。 据陈怡伶医师介绍,平躺与侧卧吃奶的影响之所以不同,是由于宝宝的耳咽管发育尚未成熟,耳咽管是连接鼻咽管和中耳的管子,宝宝的耳咽管比大人短,而且发育尚未成熟,当宝宝吞咽奶水时会打开。
如果宝宝躺着喝奶,会增加中耳压力异常的几率,容易导致中耳积水,进而造成中耳感染。所以,造成宝宝中耳积水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洗澡水跑进耳朵,而是因为照顾者长时间让宝宝平躺着喝奶。
TIPS:中耳积水,不易察觉 中耳积水也是中耳炎的一种,但是,中耳积水的发病过程较为缓慢,宝宝也不会感觉到耳痛,症状不明显以致爸妈不易察觉。 通常父母发现必须叫唤很多次才有反应,或是宝宝喜欢将电视音量开得比较大,这时才发现宝宝的听力有异常。
通常都是由医师在为宝宝做健康检查时,才发现存在中耳积水的问题。 0~1岁宝宝喝奶姿势 0~3个月由照顾者抱着,让宝宝的头枕在大人的臂弯里。
方便观察宝宝以及拍打嗝,宝宝也比较有安全感。 4~6个月可让宝宝躺在床上,但头部要垫高至少30度,照顾着要全程陪伴宝宝喝完奶。
宝宝会翻身了,肢体动作比较灵活了,可以让宝宝自己躺着喝奶。而且宝宝的体重已经比出生时至少增加了1倍,让宝宝自己躺着,照顾者也会轻松一些。
7个月以上使用吸管学习杯取代奶瓶,或选用有吸管且双边有把手的奶瓶,让宝宝自己抓握。 宝宝会坐之后,肢体动作越来越灵活,可以让宝宝坐着用学习杯喝奶,一来训练宝宝的大小肌肉发展,增加宝宝喝奶的趣味性,二来为日后脱离奶瓶做准备。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