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综合症的具体症状
有些妇女在月经来潮前或经期中出现反常现象,如在情绪上:烦躁、愁闷、抑郁、多疑、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争吵;在工作和生活上:不能很好工作、学习和料理家务,夜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在身体上:疲乏、头痛、乳房及胸胁胀痛、不思饮食、低热等。
这种病医学上称为“经前紧张综合症”,多发生于青壮年妇女,一般没有品质性病变,月经过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它往往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不愉快,甚至造成感情破裂,影响家庭和睦。
经期烦躁症的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月经周期变化中,内分泌平衡失调,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这种病症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主要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情绪,克制自己的烦躁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分紧张,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有人用谷维素治疗,每日三次,每次20毫克,或服用中成药逍遥丸,有一定疗效。症状重者,可在经前3-5天,服用舒肝解郁的中药治之,常用的方剂是“柴胡疏肝散”和“逍遥散”加减:柴胡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枳壳15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云苓20克,郁金15克,杞果30克,炒枣仁20克,甘草10克。
水煎2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连服4-6剂,症状可缓解。 谷维素的确有作用的,但是滥用维生素不好;中药方剂效果不错,但是熬药麻烦,药也不好喝;中成药,比如逍遥丸这些效果不错,服药也方便,但是还是要坚持吃一段时间才会有效果;mm可以试一下中成药,祝你早日摆脱困扰。
月经综合症都有什么症状表现
1、手足、眼睑水肿:较常见,有少数病人体重显著增加,平时合身的衣服变得紧窄不适。
有的有腹部胀满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障碍,偶有肠痉挛。临床经期可出现腹泻、尿频。
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可有盆腔附胀、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2、经前头痛:为较常见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为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伴有恶心呕吐,经前几天即可出现,出现经血时达高峰。
头痛呈持续性或无诱因性,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及恶心、呕吐。
可根据头痛部位、症状的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进行鉴别。
经期综合症有哪些症状
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月经疹:每逢月经来潮前2-3天皮肤瘙痒、出现疱疹、起红斑或发生紫癜等。皮疹多发生于颜面、前胸、后背及四肢等部位,随着月经结束,皮疹和瘙痒症状便不治自愈。对月经疹和瘙痒较重、影响睡眠者,可服用赛庚啶、扑尔敏等脱敏药。
2、经前期牙痛:有的人在月经前一两周内,秘凉拌菜或喝冷饮时,便会发生瞬间剧烈牙痛,顷刻即止。这是因为在月经周期前,牙髓和牙周粘膜血管因重量影响而扩张充血、当牙本质受到冷的刺激后则发生阵痛。此病并非牙疾患,故无需治疗。
3、经期头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在月经期间,女性体内雌激素与孕酮分泌的失调是经期头痛的根本原因。口服麦角胺咖啡因、谷维素或服用元胡止痛片、加味逍遥丸均有一定效果。
4、经期口唇疱疹:这是月经期机体的抗力降低、体内潜伏疱疹病毒活动有关。常在经前1-2天至行经2-3天内发生,以口唇多见,亦见于眼睑、鼻孔周缘、***边缘,可用桑树汁涂擦,不要搔剥,以免引起继发感染。
5、经前鼻塞:每至月经出现鼻塞症状,究其缘由,是鼻腔粘上皮与女性生殖器官之间存在着生理方面的联系。卵巢激素的变化可使鼻粘膜发生充血、肿胀和渗液,从而导致鼻塞。可用鼻通或滴鼻净点鼻,每日3-5次。
6、经期咯血:有的妇女在行经前3-4天或经期也可能发生咯血,待月经干净后即不药而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期咯血是因体内雌激素显著变化而引起地气管血管充血,渗透性增加的缘故。治疗这种月经病,可在医生指导下肌注黄体酮。
7、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月经期美尼尔氏症:此病中年妇女多见,月经来潮时突然眩晕,耳鸣、视物旋转、恶心欲吐,一般只需臣床休息,眩晕严重者可适当用镇静剂及少量利尿药。
经期综合征有那些表现
经期综合征月经,是成熟女性的“钟摆”,一般没有什么不适。
但也有少数女性除可出现心烦、失眠、水肿、腹痛、腰痛等一般反应外,还可能发生下列“怪病”。在月经出现烦躁、头痛、易怒、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征状,而在月经后又消失者,叫经期紧张征。
此类征状多见于35岁以上妇女,或伴有不孕症、月经不调。有少数病人征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经期紧张征的病人,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到3天开始出现征状,行经后症状明显减轻,或者完全消失。常见的症状有精神紧张、神经过敏、烦躁易怒或优郁、全身无力、容易疲劳、失眠、头痛、思想不集中等。
严重的还有手、足、脸浮肿。腹壁及内脏水肿而出现腹部胀满感,胃肠粘膜水肿出现腹泻或软便,盆腔水肿出现下腹坠胀或疼痛,乳房水肿而胀痛。
水肿明显时体重比经期前增加许多。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