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青壮年发病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组。感染艾滋病后,常患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分枝杆菌、真菌感染等罕见疾病。HIV感染后,前几年至10年无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患者可能会有各种临床表现。一般早期症状如普通感冒、流感、全身疲劳、食欲不振、发烧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增加,如皮肤、粘膜白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泡、充血斑等。;逐渐侵犯内脏器官,持续发热原因不明,可长达3~4个月;咳嗽、气短、呼吸困难、持续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并非每个患者都有上述所有症状。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并非所有上述症状都出现在每个患者身上。经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肺部;侵犯胃肠道可引起持续腹泻、腹痛、消瘦等。;也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1.一般症状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持续广泛。尤其是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为明显。淋巴结直径1cm以上,质地坚实,可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3个月可达10%以上,最多可减少40%,尤其是患者。
2.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腹泻无效。
4.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丧失、精神异常、抽搐、偏瘫、痴呆等。
5.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和溃疡。
6.肿瘤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色斑疹、丘疹和渗透性肿块。二、如何诊断艾滋病
1.急性期诊断标准
结合实验室,患者近期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HIV抗体可以从阴性诊断为阳性,或者只有实验室检查HIV抗体可以从阴性诊断为阳性。约80%HIV抗体可在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的筛查试验中检测出来,几乎100%的感染者在12周后检测出来,只有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或6个月内检测出来。
2.无症状期诊断标准
结合流行病学史HIV抗体阳性可以诊断,或者只是实验室检查HIV可诊断抗体阳性。
3.艾滋病期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一个月;(2)慢性腹泻次数超过3次/天,>1个月;(3)6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4)口腔白念珠菌反复发作;(5)单纯疱疹病毒或带状疱疹病毒反复发作;(6)肺孢子虫肺炎(PCP);(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9)深度真菌感染;(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11)中青年痴呆;(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13)弓形虫脑病;(14)青霉菌感染;(15)反复败血症;(16)皮肤粘膜或内脏的卡波济肉瘤和淋巴瘤。三、得艾滋病应如何治疗
目前,世界各地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目前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持久地减少病毒负荷;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功能恢复或改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治疗。
一般治疗是对的HIV无需隔离治疗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能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抗病毒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艾滋病早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的,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和营养支持疗法,以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2.抗病毒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的应用,抗病毒治疗得到了极大的改善HIV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四、应如何预防艾滋病
目前还没有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所以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如下:
1.洁身、性生活不洁、凌乱是艾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预防艾滋病,我们必须避免不洁的性生活。
正确使用避孕套,降低感染艾滋病、性病的风险。
3.生病时要正规医院看医生,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医疗器械;注意输血安全,不适用非正规医疗单位来历不明的血液。
4.输液时,确保输液针是一次性的。如果乱用输液针,很容易引起艾滋病感染。艾滋病通过血液迅速传播。
5.想献血,一定要找正规的献血单位,否则卫生条件达不到标准,容易感染艾滋病毒。即使是正规的献血部门也要注意是否用一次性针抽血。
6、远离*,注射器不能共用*。
7.不共用可能刺穿皮肤的电器,如剃须刀、修脚刀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的体液和血液;耳孔、纹身和美容不需要未消毒的电器。
8.尽量不要纹身。很难保证用于纹身的刺针完全消毒。反复使用的刺针往往是艾滋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避免纹身。
9.避免不洁针灸治疗。针灸针反复使用。如果不彻底消毒,很容易感染艾滋病。因此,在针灸时,必须确保针在高温下彻底消毒。
10.艾滋病妇女不能怀孕。如果他们怀孕了,他们应该立即排水,否则他们会给孩子带来艾滋病毒,因为体液传播艾滋病毒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