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年内打狂犬病疫苗会得狂犬病吗?
过去,人类狂犬病疫苗种类繁多,但现在细胞培养疫苗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现在使用精制疫苗VERO禁止使用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
人用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均为轻度混浊白色液体,长期放置形成可摇散沉淀,含硫柳汞防腐剂。
过去,人类狂犬病疫苗种类繁多,但现在细胞培养疫苗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现在使用精制疫苗VERO禁止使用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
人用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均为轻度混浊白色液体,长期放置形成可摇散沉淀,含硫柳汞防腐剂。
疫苗的预防效果主要是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率。在第一次免疫中,中和抗体在接种疫苗后7~10天出现,5次免疫后可达到保护水平(要求)≧0.5IU/ml)。一般来说,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体内抗体
水平可维持至少一年。如果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再次暴露,则继续按照原程序完成整个接种过程,无需增加剂量;一般不需要在整个免疫过程后半年内再次暴露;在整个免疫过程后半年至一年内再次暴露的,应在0、3天内每次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的,应在0、3、7天内每次接种1剂疫苗;3年以上的,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所以狂犬病疫苗需要多次接种,一次是不够的。2、是什么导致了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狂犬病病毒含有5种蛋白质,即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及基质(M)等。狂犬病与乙酰胆碱的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噬神经性。传染源主要是病犬,其次是病猫和病狼。人被生病动物咬伤后,动物唾液中的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起疾病,少数患者也可能因眼结膜被生病动物唾液污染而生病。
狂犬病一般易感,猎人、兽医、饲养动物的人更易感。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感染肌细胞,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中小量增殖,然后侵入附近的周围神经。然后病毒沿着周围神经的轴向索向中枢神经扩散,不延缓血液扩散,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的神经元。病毒在灰质中大量复制,沿神经下降到唾液腺、角膜、鼻粘膜、肺、皮肤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对宿舍的主要损害来自内基小体,即其废弃的蛋白质外壳聚集在细胞中形成的嗜酸性颗粒。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也是本病实验室诊断的指标。
感染后并非所有人都发病。约15%~20%的人被病犬咬伤,约50%~60%的人被病狼咬伤。其发病因素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伤口处理、衣着厚度和疫苗注射有关。三、狂犬病有哪些表现?
潜伏期的长度不同,大部分在3个月内。潜伏期的长度与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部和面部咬伤发病较早)、伤口深度(伤口的潜伏期较短)、病毒入侵的数量和毒性有关。其他因素,如创伤不彻底、创伤、寒冷、过度劳累等,可能会使疾病提前发生。典型的临床表现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前驱期或侵袭期
在兴奋之前,大多数患者都有低烧、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身体不适等,类似于感冒;然后恐惧、声音、光、风、疼痛更敏感,喉咙紧张。更有意义的早期诊断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的异常感觉,包括麻木、瘙痒、疼痛和蚂蚁行走,这是由病毒繁殖期间刺激神经元引起的,持续2~4天。
2.兴奋期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怖、怕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困难、出汗流涎等。本期持续1~3天。
恐惧水是狂犬病的一种特殊症状。典型的人看水、喝水、听流水声,甚至只提到喝水,都会引起严重的咽喉肌痉挛。怕风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微风或其他刺激,如光、声、触等,可引起咽肌痉挛,严重时尚可引起全身疼痛性抽搐。
3.麻痹期
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慢性瘫痪,尤其是肢体软瘫。眼部肌肉、面部肌肉和咀嚼肌肉也可能受到影响,如斜视、眼球运动障碍、下颌骨脱落、口腔不能闭合、面部表情不足等。本期持续6~18小时。
狂犬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天,偶见超过10天。此外,还有以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瘫痪或静态,也被称为哑狂犬病,患者没有兴奋和恐惧水现象,从高烧、头痛、呕吐、咬痛开始,然后出现肢体虚弱、腹胀、共济障碍、肌肉瘫痪、尿失禁等。病程长达10天,最终死于呼吸肌麻痹和延髓麻痹。吸血蝙蝠啮咬引起的狂犬病通常属于这种类型。四、狂犬病该怎么办?
1.单室严格隔离,专人护理
安静卧床休息,防止一切声、光、风等刺激。大静脉插管行高营养疗法,医护人员必须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患者的分泌物、粪便及其污染物必须严格消毒。
2.积极对症治疗,防治各种并发症
(1)神经系统 害怕水的人应该禁食和饮酒,以尽量减少各种刺激。痉挛可以给苯妥英,*等。甘露醇、快尿等脱水剂可用于脑水肿,无效时可引流侧脑室。
(2)垂体功能障碍 过量的抗利尿激素应限制水分摄入,尿崩症患者应使用垂体后叶升压素进行静脉补液。
(3)呼吸系统 吸气困难者切开气管,发绀、缺氧、肺萎缩者给予氧气和人工呼吸,肺炎患者给予物理治疗和抗菌药物。气胸患者,肺复张。注意预防误吸性肺炎。
(4)心血管系统 心律失常多为室上性,与低氧血症有关的人应给予氧气。低血压患者应给予血管收缩剂和扩张补液。心力衰竭患者限制水分,并使用地高辛等强心剂。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者可更换静脉插管;如有上腔静脉阻塞,应清除静脉插管。心脏骤停患者应进行复苏。
(5)其他 贫血者输血,胃肠出血者输血补液。高烧者使用冷床垫,体温过低者使用热毯,血容过低或过高者应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