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伤风注射方法有哪些?
破伤风针可直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如果是静脉注射,一开始每分钟注射量不能超过1毫升,接下来每分钟注射量不能超过4毫升,静脉注射量不能超过40毫升。如果孩子打破伤风针,原则上重量要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确定。每公斤体重注射的破伤风针不得超过0.8毫升,如在注射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注射。
打破伤风的正确位置是附着在我们的上臂三角肌或臀大肌的外部。如果使用静脉注射,则必须选择肌肉注射无不良反应,注射必须缓慢。
对于一般的小伤口,可以用自来水或井水冲洗伤口外的泥浆和灰。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伤口上涂上碘等消毒剂,然后在伤口上盖上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大伤口,可以先用干净的布压伤口,然后快速治疗。二、破伤风有哪些症状?
破伤风的早期症状是肌肉痉挛,常被称为抽筋。大多数患者最早的症状是面部肌肉痉挛,主要表现为嘴张不开,咀嚼食物时,耳前肌肉痉挛疼痛。许多病人误以为是牙病,就去了口腔科。口腔科医生经常只发现咀嚼肌和颞肌痉挛,但口腔中没有牙齿疾病,导致张口困难。病人张大嘴越多,病人张不开,反而越闭越紧。
破伤风压舌试验法的早期诊断。其检查方法是:对于最近割破刺伤皮肤的可疑破伤风患者,轻轻放入舌板或其他消毒干净的光滑木板,甚至筷子、勺子等,轻轻放入舌中部,用力按压。如果患者立即关闭牙齿,咬住舌板,不易拔出,则为阳性,可判断为破伤风的早期表现。这些人会在4~30小时内出现典型的破伤风症状。
潜伏期:长度不同,往往与预防注射、创伤性质、部位和伤口处理有关。通常是7-8天,但只有24小时或几个月或几年。
前驱期:疲劳、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易怒、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发作期:肌肉持续收缩。最初是咀嚼肌,然后是面部、颈部、背部、腹部、四肢,最后是膈肌和肋间肌。
对声、光振动、饮用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病人的头脑总是清晰的,感觉没有异常。三、如何治疗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尤其是新生儿。因此,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缓解痉挛、保持呼吸道畅通和预防并发症。主要治疗措施有:
1.伤口处理
必须清除伤口中的所有坏死组织和异物。抗毒素治疗后,应在良好的麻醉和痉挛控制下进行伤口治疗,彻底清除和充分排水。3%的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局部清洗。清除后,伤口不需要缝合和包扎。有些伤口看起来愈合了。应仔细检查痂下是否有窦道或死腔。
2.抗毒素的应用
目的是中和游离毒素,因此只有在早期才有效。如果毒素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以生效。然而,由于抗毒素过敏率高达5%~30%,药物使用前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在早期有效,通常只使用一次。
3.控制痉挛
病人入院后,应住在隔离病房,避免光、声等刺激;避免骚扰病人,减少痉挛发作。据情可交替使用镇静、解痉药物,以减少患者的痉挛和痛苦。可选药物有:*(可阻断神经元间传导,放松肌肉)、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类似药物包括劳拉西盘和*;氯丙嗪(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少肌肉痉挛)、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交替使用,但避免低血容量;*(镇静作用)肌肉注射每8~12小时一次;10%水化氯醛(适用于痉挛严重者)口服或保留灌肠。痉挛发作频繁不易控制的,可以用硫喷妥钠缓慢静注,但要警惕喉痉挛和呼吸抑制,对已经切开气管的人更安全。但新生儿破伤风应谨慎使用镇静解痉药,可酌情使用洛贝林、可拉明等。四、如何预防破伤风
目前,人们对破伤风的理解是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包括注射破伤风毒素,正确处理伤口,以及在受伤后使用被动免疫来预防疾病。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主动免疫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作为抗原,使人体产生抗体以达到免疫目的。类毒素基础免疫通常需要注射三次。第一次在皮下注射0.5ml,间隔4~8周再注射0.5ml,第二次注射后6~12个月.5ml,这三次注射被称为基础注射,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免疫力。每隔5~7年皮下注射一次毒素.5ml,强化注射可以保持足够的免疫力。第一次注射后10天内产生免疫力,30天后达到有效保护的抗体浓度。只要皮下注射毒素0,有基本免疫力的伤员伤后不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5ml获得足够的免疫力。
2.被动免疫
该方法适用于伤口污染、清创不当、开放性损伤严重的患者。破伤风抗毒血清(TAT)它是最常用的被动免疫制剂,但具有抗原性和敏感性。常用剂量是1500U肌肉注射,伤口污染严重或损伤超过12小时,剂量加倍,有效效果维持约10天。过敏试验应在注射前进行。TAT皮内试验过敏者,可采用脱敏法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