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说我有病,因为国家是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着想。如果是这样。请先在所有公共场所禁酒,请先为每天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备好防护服,设立健身房,请先为几亿没有刷牙习惯的中国农民备好牙具……别把烟民不当民。
从拉动国家GDP角度出发,按烟民人均每天花5元在于吸烟上,那么3.5亿烟民直接为国民经济增长近万亿元,而明年将禁止公共场合禁烟运动,那么酒店、婚宴等各种娱乐场所将成为无烟禁区,如果给人们提供喝酒吃饭聊天的公共场合少了烟酒,禁烟间接带来的禁忌损失更无法估量。此外,吸烟会引起多种疾病,其中肺癌的“贡献率”最高,所谓患病,笔者认为,虽然给很多家庭带来痛苦及贫困家庭难以承受举债累累,但从国民经济收入看,也为医疗机构带来一笔又一笔医疗费用,这又为国民经济收入的循环奉献一份力量。从就业角度而言,烟草业辐射到多个行业,又为我国所谓剩余劳动力提供多种机会。
因此,我们要感谢那些吸烟者,是他们拉动国民收入啊,他们更是国家纳税的忠实者!在此向广大烟民致敬!如果公共场合禁烟,建议像北京建立公共厕所一样,设立多个吸烟室!
吸烟有害健康,很多人都明白!吸二手烟比一手烟危害更大,非痴呆者也明白,所以,我一直在建议吸二手烟的朋友去吸一手烟。咱不在乎那点钱,不吸别人吐出来的。但是,声援禁烟者却有一点肯定是不明白的,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吸烟。{page}
丘吉尔很讨厌别人告诉他吸烟有害,相信对大部分吸烟者也一样,因为那样的劝诫过于弱智。我只是在健康和吸烟的乐趣中做一种选择而已,并且愿意为这种选择付出代价。小平同志抽烟留下很多趣谈,我们抽烟却留下了很多白眼……人生不在于你活了多久,而在于你快乐地活了多久。
毛泽东只抽烟不喝酒,活了83岁。邓小平既抽烟又喝酒,活了93岁。前不久一个寿星活到114岁,可他的烟龄却有76年,这又证明什么呢?有人不抽烟不喝酒,活到60多就得癌症去了。我们可以说领导人是特例,但是,有特例的公理那就是个概率问题,抽烟有害健康也是如此。真要谈健康,最重要的还是遗传、运动、饮食和心情。这几个才是决定因素。
中国内地室内公共场所2011年1月将全面禁烟,作为一个有着10年烟龄的老烟民来说。我感到很欣慰。以后不用再在室内憋着,可以站在各大商场、酒店门口,和一群志同道合地哥们姐们一字排开,比赛吐烟圈。那该是何等景致!
我将抵制一切未设吸烟区的消费场所。我还将一如既往地向那些在公共场所吃零食的人们投去鄙夷的目光。因为,在公共场所活动,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个人的行为不能影响到其他人。在我看来,在公共场所吃东西对我的影响不亚于我在公共场所吸烟对他人造成的危害。如果我还能在北京的地铁里闻到鸡蛋饼和韭菜盒子的味道,我就要走到他们面前,点燃一支烟。熏呗,谁怕谁呀!{page}
现实是这样的。北京的地铁里我从没看见人吸烟,但是,在地铁里吃包子啃饼子的人却此起彼伏。
吸烟是一个习惯,谈不上好坏。因为局外人懂的只是来自于医疗机构的各种概率统计,却不懂香烟为一个人解决了多少焦虑,带来了多少创意。请不要用素质低这样脑残的定义来评价吸烟者。因为评价一个人的素质有很多的标准和指标,不能一刀切。我不支持在公共场所禁烟,但是我也认为,不能让他人吸二手烟,自己少活几年没问题,如果拉上个垫背的,间接影响他人的健康,那就是犯罪。
尚且,我在某个无人的会议室抽完一支烟,并知道开窗通风。那应该算是做了一件利己不损人的好事。别人是不应该批评我的。我一直觉得,万能的医生们应该研究一下一支烟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因为,我经常看到有人站在根本不可能闻到我的烟味的地方矫情地翻白眼。
劝诫吸烟者,抽烟这等好事,还是咱自己消受。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别人吸二手烟。也劝诫不吸烟者,你少了一种人生乐趣,千万别把那玩意当作道德高地,动不动就爬上去插面红旗。
记得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毛主席说“有的人活着轻于鸿毛,有的人死了却重于泰山。”用到此处理解的意思是,一个人活着,心灵的健康比身心健康更重要,否则活着120岁跟活到20岁没有任何区别,敬奉非烟民,收起你高雅的态度,请别再用素质低的想法来评价吸烟者。
(文/主编:李烽)
点击更多热点文章推荐:
久久健康网()专稿,转载方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