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滋病是怎么产生的?
艾滋病病毒(HIV)体外层的脂蛋白包膜嵌入gp120和gp41两种糖蛋白,gp120与淋巴细胞表面的CD糖蛋白有嗜亲性,可与其特异性结合;gp41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HIV通过皮肤粘膜损伤或血液等方式到达血液后,可选择性侵入CD4 淋巴细胞。
HIV侵入CD4 淋巴细胞后,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将病毒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NA细胞可以复制并形成完整的病毒体释放细胞,细胞死亡,感染新细胞,或潜在感染状态,随细胞分裂进入子代细胞。
感染初期,HIV大量复制,产生病毒血症和衣壳抗原p临床表现为急性HIV感染症状。由于HIV细胞内大量复制,导致细胞内大量复制CD4 淋巴细胞损伤、死亡,CD4 T细胞明显减少。但在身体的免疫作用下,CD8 CTL活化,杀伤HIV感染细胞同时产生抗性HIV抗体、病毒血症迅速清除,CD4 淋巴细胞数量回升。
但HIV未完全杀死,进入持续潜伏感染状态,HIV临床表现为无症状HIV感染。随着HIV复制、扩散,CD4 淋巴细胞一次又一次地死亡,最终导致CD4 淋巴细胞耗尽,免疫功能严重破坏,各种病原体感染和肿瘤并发,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最终导致死亡。二、艾滋病初期临床症状有哪些?
艾滋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有些病人被感染了HIV早期没有临床症状,但大多数都没有临床症状,HIV感染发生后6-6周HIV艾滋病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
1.淋巴结肿大持续广泛,尤其是颈、腋、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直径约1厘米,坚硬、无痛、可移动三个月以上。
发烧和盗汗是几周来不明原因的。
3.几周来出现了难以解释的严重疲劳。
4.食欲下降,两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
5.慢性腹泻,原因不明,每天10次以上。
六、气促、干咳几周。
7、皮肤、口腔出现平坦或凸起的粉色、紫色斑点,无疼痛或瘙痒。
8.喉咙和喉咙有白膜。男性阴部有鳞片斑和瘙痒;女性肛门瘙痒、阴道瘙痒和白带多根据妇科疾病治疗。
9.头痛和视力模糊找不到其他原因。
有上述三种以上症状和高危行为者,应及时检查。三、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艾滋病主要有三种传染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一般接触,因此艾滋病患者在生活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用餐、握手等。
1、艾滋病传播途径一:性接触传播。
包括同性和异性之间的性接触。*、*传染风险更大。
2.艾滋病传播途径2:血液传播。
(1)输入污染HIV血液或血液制品。
(2)静脉药瘾者共享HIV污染、未消毒的针头和注射器。
(3)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通过损坏部位感染,但罕见。
(4)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不是一针一管更危险;口腔设备、分娩设备、手术设备、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眉毛、耳朵)、纹身等*、针、浴室修脚刀不消毒;与他人共用剃须刀、剃须刀或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毒抗体检查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输骨髓和器官的移值;救援流血伤员时,救援人员受损皮肤接触伤员血液。
3.艾滋病传播方式3:母婴传播。
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母亲将在分娩前、分娩期间和分娩后不久HIV感染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四、艾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什么?
目前艾滋病尚无治愈方法,主要采用一般治疗、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
对HIV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与劳逸结合,避免感染他人。
2.抗病毒药物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死亡率和HI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目前,抗病毒药物有三类:
(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齐多夫定(ZDV或AZT)200mg,每日3次,或300mg一天两次;司他夫定(d4T)40mg,一天两次;扎西他滨(DDC)0.75mg,一天三次;地丹诺辛(DDI)200mg,一天两次,拉米夫定(3)TC)150mg,一天两次;阿巴卡韦(ABC)300mg,每日2次。
(2)蛋白酶抑制剂(PI):英地那韦(IDV)800mg,一天三次;尼非那韦(NFV)750mg,一天三次;利杜那韦(RTV)600mg,一天一次;沙奎那韦(SQV)600mg,每日3次。
(3)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依非韦伦(EFV)600mg,一天一次;奈韦拉平(NVP)200mg,一天一次,两周后改为400mg,每日1次。
联合用药可以增加疗效。联合用药有两种。NRTI加1种PI或2种NRTI加1种N-NRTI三联治疗也可以选择两种NRTI加1种PI加1种N-NRTI或2种NRTI加2种PI四联治疗d4T与DDC不能联合应用。
3.免疫调节药物
(1)α每次300万干扰素U,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每周3次,3-6个月1次。
(2)白细胞介素2(IL-2)每次250万U,每周5脉滴注24小时,每周5日,共4-8周。
(3)定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少细菌感染的发生。
(4)香菇多糖、丹参、黄芪等中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