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损伤的病因
开放性脑损伤主要由锐器或火器直接引起,伴有头皮裂伤、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和脑脊液泄漏;闭合性脑损伤是由钝性物体或间接暴力引起的,通常是完整的头皮和颅骨。
临床表现
1.脑震荡
受伤时有短暂的意识障碍,通常是几秒钟或几分钟,不超过半小时。患者有逆行性遗忘、头痛、头晕、失眠。易怒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2.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发生在受伤时,通常需要很长时间。生命体征变化更为明显,有局灶症状、颅压升高、头痛呕吐等症状。
3.弥漫性轴索损坏
受伤后立即出现昏迷,昏迷时间较长。一侧瞳孔或两侧瞳孔可扩大。
4.脑干损伤
受伤时立即昏迷,昏迷程度深,持续时间长。双侧瞳孔大小不一。患者出现大脑矫直,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呼吸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障碍和体温变化,内脏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呃逆。
二、脑损伤的检查和诊断
检查:
1.脑震荡
颅内压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血白细胞。头部X平片检查和CT检查无异常。
2.脑挫裂伤
脑脊液中有红细胞或血性脑脊液。CT了解是否有骨折网除颅内血肿外,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和颅内血肿。MRI了解损伤部位、范围及周围水肿。
3.弥漫性轴索损坏
头部CT可见大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有多个点或片状出血灶,如老茧、脑干、内囊区。MRI能准确反映早期缺血灶和小出血灶的变化。
4.脑干损伤
脑脊液多为血性。头部X线平片多伴有颅骨骨折。CT脑干有点片状高密度区,脑干肿大,脑池受压或闭塞。MRI病变部位和范围可以准确显示。
诊断:
1.脑震荡有明显的创伤史、暂时意识丧失、逆行遗忘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生命体征变化和阳性体征。
2.脑挫伤根据创伤史和创伤后长期昏迷。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和头颅。CT性能可以明确诊断。
3.弥漫性轴索损伤明确颅脑损伤史,损伤后出现意识障碍,瞳孔大小变化,神经系统局灶性定位体征无明显,头颅CT无明显异常。
4.脑干损伤后出现昏迷、进行性加重、瞳孔多变、早期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去脑强直和双侧病理征阳性。
3、婴儿轻度脑损伤的症状
每个家庭都想要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可以是最好的孩子。但很多时候事情总是适得其反,许多婴儿由于各种原因,出生时有轻微的脑损伤,这将对婴儿的身体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那么,婴儿轻度脑损伤的症状是什么呢?
1、新生儿或2-6月内婴幼儿易惊、易吐、啼哭不安、厌食和睡眠障碍;
2、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等困难,有流涎、呼吸障碍、气管炎样哮鸣;
3.感觉值低,容易改变噪音或体味,增强拥抱反射;
4.90多天仍扶站差、迈步者,怀疑儿童脑损伤(脑瘫);
5、过了105天,婴儿还不能抬头,4-5个月头仍然摇摆不定;
6、4个月仍握拳,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是儿童脑损伤(脑瘫);
7.当婴儿看到物体4-5个月时,他会主动伸出手去抓。如果5个月后不能,怀疑是儿童脑损伤(脑瘫);
8.痉挛性脑瘫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脑瘫儿表现出愁眉苦脸;
9.肌肉柔软,不能翻身;双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是穿衣时,上肢很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时,大腿不易伸展(断裂)。
四、预防婴儿脑损伤的措施
1.视觉刺激:
新生儿可以开始用鲜艳的玩具和父母说话的笑脸,引导他们每天向各个方向看几次,每次大约1分钟。确认视觉诱发电位有明显视觉损伤或眼底检查有视神经发育不全或萎缩的,加瞳孔刺激光反射,每次光与不照之比为1~5秒:5秒,每组5次,每天30~60组,间隔大于5分钟。该方法应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会造成黄斑部光损伤。坐后可靠使用对比度高的黑白图片和字卡,视觉刺激速度快,可提高注视能力。
2.听觉刺激:
父母说话的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所以他们应该每天和宝宝说话很多次。如果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明显,可以添加其他柔和的声音刺激,比如装豆子的塑料盒摇晃声,每天数30~60次。
3.皮肤刺激:
大约80%的脑损伤导致潜伏期长,波幅低。触摸、刷子等皮肤刺激可以促进脑损伤的恢复。触摸、软刷、海绵、轻敲等。用于肌肉张力高的人,每天几次,每次5~10分钟。肌肉张力低的人可以用硬刷、空心手掌拍打、冷热水刺激等。捏脊是通过皮肤刺激综合调节的有效方法。
4.爬行训练:
在人类个体发育的过程中,有一种系统进化的特征,婴儿从爬到跪膝爬,到站立行走运动发育,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是从桥到中脑,到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脑损伤可能有相应的运动障碍,下一级脑损伤会影响几级运动功能,所以不会行走或行走姿势异常,从爬行开始训练。当新生儿醒来时,他们应该练习俯卧抬头,支撑上臂,并逐渐引导他们向前移动。脑损伤婴儿应从3个月开始进行斜板爬行训练。如果他们不能在地上爬行,他们也可以先用斜板练习,并逐渐减少斜板,过渡到平地爬行。大脑损伤儿童功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天以一定数量的正确姿势爬行和跪下爬行。障碍爬行通常添加到从爬行到膝盖爬行的过渡中,如爬过父母的大腿或其他障碍物。爬还有助于纠正斜视、眼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