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围神经炎看什么科学?
周围神经炎应看神经内科。
根据对称肢体远端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特点,诊断疾病并不难。有时需要测量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或神经和肌肉活检来帮助诊断。病因诊断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有些病人可能找不到明确的原因。
在鉴别诊断方面,要注意排除以下疾病。
一、 红斑性肢痛:
四肢小血管阵发性扩张引起的疾病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双下肢常见,表现为四肢剧烈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发红、出汗或轻度凹陷性水肿。患肢浸泡在冷水中的疼痛可以减轻或缓解,加热后血管扩张可以加重症状。
二、雷诺病:
该病是由肢端小血管间歇性收缩或痉挛引起的局部缺血引起的。双上肢常见表现为手指苍白、发冷、麻木、烧灼感,也可因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而呈蓝紫色。晚期发绀和溃疡。寒冷时,血管收缩会加重症状。
三、歇斯底里病性肢体麻木:
它通常发生在精神因素、肢体麻木程度、持续时间和其他歇斯底里症状上。肌腱反射更活跃,套式感觉障碍通常超过肘部、膝关节或边界变化。二、什么是周围神经炎?
末梢神经炎(peripheral polyneuritis)多发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总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因此也被称为多发性神经炎或周围多发性神经炎。由于病因不同,本病可急可缓。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下肢往往较重。周围神经炎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障碍:
1、感觉障碍:在早期阶段,感觉障碍逐渐减少甚至消失,通常是指(或脚趾)端的烧灼、疼痛、麻木等刺激症状,如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感觉障碍的分布是手套或袜套。少数患者可能有深层感觉障碍。腓肠肌和其他地方经常有压痛。
二、运动障碍:表现为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个别原因(如呋喃西林)引起的反射。
周围神经炎的病理:除少数原因(如麻风)引起的周围神经炎症变化外,病理变化主要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变化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而有之。少数病例可伴有神经肌肉连接点的变化。三、周围神经炎的病因有几个
1.中毒:
如 铅、 砷、 汞、 呋喃西林、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重金属,以及有机磷农药等有机化合物。
2.营养代谢紊乱:
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
3.感染:
常伴有或继发于痢疾、结核病、传染性肝炎、伤寒、腮腺炎等各种急慢性感染,少数可直接侵入周围神经,如麻风神经炎。
4.过敏、过敏反应:
如血清治疗或接种疫苗后神经炎。
5.其他
如结缔组织疾病、腓骨肌萎缩、周围遗传性共济失调神经炎、遗传性感觉神经根神经病等遗传性疾病。此外,各种躯体癌症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并可在原发病变出现临床症状前几个月发生,应引起警惕。除少数病因(如麻风)引起的周围神经炎症性变化外,病理变化主要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变化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有。少数病例可伴有神经肌肉连接点的变化。四、中医辨证治疗周围神经炎
中医辨证治疗周围神经炎如下:
1.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45g,白芍15g,桂枝,当归各10g,桑寄生,鸡血藤30个g,生姜6g,大枣4枚。
加减:伴有疼痛加制无药,肿胀加薏苡仁,皮紫暗加桃仁,上肢加姜黄,下肢加牛膝,肌萎缩加人参养荣丸或十全大补丸,糖尿病患者配合降糖药。
2.加味蛭茱萸汤
成分:水蛭6~9g,山茱萸15g,黄芪30g,黄连5~10g,地骨皮30~50g,全蝎3~6g,蜈蚣3~6g。
加减:若肢体冷恶风疼痛剧烈,加制附子9~15g、细辛6~9g;四肢灼热,尿短红,加黄柏9~12g、木通6~9g;肌肉紧绷者,加白芍15~30g、木瓜15~30g;麻木不仁者,加鸡血藤15~30g、川芎6~9g;筋骨无力者,加桑寄生12~15g、骨碎补12~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