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知识大全科普 / 正文

结节性多动脉血管炎如何治疗 什么是结节性多动脉血管炎

一、结节性多动脉炎疾病简介

一、疾病简介

结节性多动脉血管炎如何治疗 什么是结节性多动脉血管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是一种累及中小动脉全层的坏死性血管炎,可有肾小动脉血管炎,无肾小球肾炎、微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血管炎。随着受累动脉的不同部位,临床表现多样,可局限于皮肤(皮肤类型),也可影响多个器官或系统(系统类型),最常见的是肾脏、心脏、神经和皮肤受累。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比女性多(约4:1)

[1] 。

二、诊断

皮肤类型主要根据皮肤损伤的表现,特别是沿浅表动脉分布的皮下结节,必要时可明确诊断皮肤活组织检查。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的标准可供参考,因为系统涉及面广,临床表现多伴,诊断没有统一标准。①自发病以来体重减轻≥4kg。②皮肤网状青斑。③除感染、创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睾丸疼痛或压痛外。④肌痛、无力或下肢触痛。⑤单神经炎或多神经病。⑥舒张压≥12.0kPa(90mmHg)。⑦提高肌酐尿素氮水平。⑧HBsAg或HBsAb( )。⑨动脉造影显示内脏动脉梗死或动脉瘤的形成。(除动脉硬化、肌纤维发育不育或其他非炎症性原因外。)⑩动脉壁中有粒细胞或单核细胞浸润的中小动脉活检,上述10条中至少有3条阳性,可视为结节性多动脉炎。活检和血管造影异常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治疗措施

一、治疗措施

本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避免滥用药物,防止药物过敏和感染,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皮质类因醇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未经治疗者预后较差,早期使用可改善预后。病情轻微,无严重内脏损伤,单独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1mg/(kg·d)口服。如病情严重,激素治疗一月效果不佳,可联合选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最有效,常用剂量2mg/(kg·d)口服,如因消化疲劳反应无法忍受,可给予静脉给药。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即使对高血压和肾病患者也有令人满意的疗效。这种疾病通常是由血栓形成的。使用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如肠溶性阿斯匹林、潘生丁等抗凝药物,具有相当大的对症作用。如果血管狭窄,可以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等扩血管药物。

二、病因

尚未澄清学习。许多数据发现,病毒感染与结节性多动脉炎密切相关。30%~50%的患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在血清中检测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TL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等可能与血管炎有关。病毒抗原和抗体在血管壁上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坏死性动脉炎。注射血清后,磺胺、青霉素等药物也可作为本病的病因,肿瘤抗体可诱发免疫复合物引起血管炎。少数毛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发病后伴有这种疾病,并报告皮肤结节性多动脉炎与节段性回肠炎有关。简而言之,该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其发病率与免疫障碍有关。上述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释放大量的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加重内皮细胞损伤,抗嗜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还会损伤血管内皮,使失去调节血管的能力,血管处于痉挛状态,发生缺血性变化,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

三、结节性多动脉炎的临床表现

男性和女性都可以生病,这在男性中很常见。由于各种组织和器官都可能受到影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疾病的早期阶段,非典型的全身症状是常见的,也可以是某一系统或器官的主要表现。一般来说,这种疾病分为皮肤型和系统型。(一)皮肤型皮损局限于皮肤,以结节为特征,一般为0.5~25px大小、坚实、单个或多个,沿浅动脉排列或不规则聚集在血管附近,玫瑰红、鲜红或接近正常皮肤颜色,可自由推动或粘附在上皮肤,压痛,结节中心坏死形成溃疡,边缘不刘,常有网状绿斑、风团、水泡、紫癜等。它通常发生在小腿和前臂、躯干、面部、头皮和耳垂两侧,但不对称。皮肤损伤也可以是多形的,一般没有全身症状,或伴有低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不适。良性过程,间隙性发作。(二)系统性急性或隐匿性疾病,常出现不规则发热、乏力、关节痛、肌痛、体征减轻等周身不适症状。1.肾病最常见,可有蛋白尿、血尿,少数为肾病综合征,但肾损伤是肾小动脉血管炎而不是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和血尿因肾小动脉缺血或梗死、肾动脉瘤破裂或梗死可出现严重肾绞痛和大量血尿。高血压比较常见,有时是唯一的临床表现。高血压加重肾损伤,尿毒症是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消化系统受累的表现因病变部位而异,腹痛最为常见,还可出现呕吐、便血等。例如,小动脉瘤破裂可引起消化道或腹腔出血,表现为严重腹痛、腹膜炎症状、肝累可引起黄疸、上腹痛、转氨酶升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部分病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可在胆囊和胰腺受累时出现。3.心血管系统也更常见,除肾高血压会影响心脏外,主要由冠状动脉炎产生心绞痛,严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室上心动过速常见,心力衰竭也是该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4.神经系统中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可受累,常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分布区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多发性单神经炎、多神经病变。当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出现头晕、头痛、脑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瘤破裂,可引起偏瘫,脊髓受累较少。5.皮损表现与皮肤类型相似,部分患者伴有雷诺现象。6.肺血管很少受累,眼部症状约占10%。其他,如生殖系统,睾丸和副睾80%受到尸检材料的影响,但临床表现仅为20%左右。这种疾病的病程取决于受累器官,严重程度不同。重者发展迅速,甚至死亡。也有缓解和交替发作多年终于恢复的人。

四、结节性多动脉炎辅助检查

一、辅助检查

1.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往往会增加。由于失血或肾功能不全,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沉会增加,尿检中常见的蛋白尿、血尿、管状尿、肾损伤严重时血清肌酐会增加,肌酐清除率会下降。2.免疫学检查丙种球蛋白增加,总补体和C3补体水平下降往往反映病情处于活动期,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呈阳性或低滴阳性,ANCAHBSAg的阳性可以在30%左右的病例中测量。3.病理活检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种疾病是分段分布的。选择合适的器官进行活检是非常重要的。可见中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如果活检困难或阴性,可以进行血管造影。肾、肝、肠系膜等内脏中小动脉常发现肿瘤扩张或节段狭窄,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二、鉴别诊断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需要鉴别诊断,临床上多有哮喘,累及上下呼吸道。主要侵犯小动脉、小动脉和静脉,可见坏死性肉芽肿、各种细胞浸润,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过敏性血管炎患者常有药物过敏史和疫苗接种史,主要涉及皮肤,可合并心肌炎和间质性肾炎,主要侵犯小动静脉。可见白细胞裂解或淋巴细胞浸润,偶尔形成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伴发热,体重减轻时应与传染病鉴别。有心脏杂音时,应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等多种疾病可合并多动脉炎,应注意鉴别。

相关文章

.湘ICP备17004542号-1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