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疗法针对热性病症及体质壮实的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多血症、脑中风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医疗资源匮乏的青藏高原,更是受老百姓认可。如今,该疗法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医疗效惠及高原民众年过六旬的藏族老人扎西还记得,古老的放血疗法曾救过父亲的命。扎西的父亲常年以放牧为生,因高原四季气候恶劣,患有脑中风病。一次放牧中,父亲突发脑中风,因当地医疗条件简陋,交通不便,辗转5个小时才赶到省城大医院。情急之下,邻居请来老藏医为父亲进行放血疗法治疗,才使父亲转危为安。放血疗法,中医古已有之。而藏医放血疗法有其独特之处,在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就专立一章,对放血疗法从工具、诊断、部位、效用等方面详加论述。藏医有“食、行、药、外治”四大治法,其中外治法见效快,利用药物、物理及外科手术等手段,从体外实施治疗,通过疏通经络、散瘀、排除脓血、剔除腐肌等,达到内病外治目的。在外治疗法中,放血疗法对高血压、高血脂、多血症、脑中风、脑梗、心梗、皮肤病等疾病有特殊疗效,具有预防、控制、保健、治疗等作用。这门古老的疗法,在青藏高原因其精准的疗效被藏医广泛使用。放血流程有讲究青海省藏医院藏的医大夫尼玛才让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便是将斧刃刀、镰形刀、斜刃刀、羽状刀、月牙刀等常用放血器械擦拭一遍。他从学习这门古老的疗法起,传承两个字就深入心中。尼玛才让是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藏医药(藏医放血疗法)传承人万玛昂智的得意弟子,对于这门古老疗法,尼玛才让倍感传承的压力。藏医放血疗法工具“放血过程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严格,必须把握准确适应症、放血时间、放血部位、放血量等。根据病情和病种,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这三种时机进行治疗。”尼玛才让认真地说,放血时,如果流出的血泛黄且稀,甚至有泡沫、黏液,这样的血就是我们所说的病血。如果放出的血色鲜红,较黏稠,就不能再放了……此外,放血疗法适用于热性病症及体质壮实的患者,而偏寒性病症则不宜用放血疗法。对接受放血疗法治疗的患者,要先提前5天煎服由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配制而成的藏药“三果汤”,然后根据藏历天文算选定放血时间。医生还要结合服用“三果汤”后,患者体表固定静脉的血位或病变部位,选择不同形状和功能各异的针刀,进行割刺放出病血。疗法亟待传承发扬如今,放血疗法在临床中的使用率越来越少,而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一代藏医相继去世。目前,藏医放血疗法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机。“藏医放血疗法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复杂。”青海省藏医院名誉院长尼玛也在担忧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藏医通常口传相授给学生,如果不从老师那里学习,是无法学到藏医学的精髓。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吃不了苦,不愿意学习这门技艺,在临床的运用也越来越不如以前。”尼玛才让坦言。“无论现状如何,我还是愿意好好传承这门技艺,尽最大所能挖掘整理保护,让藏医药发扬光大。”尼玛才让坚定地说。
